林则徐 (1785—1850年),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是当时清朝大吏中少有的为官廉正、又有远见、主张对现实政治有所改革的进步官员,也是禁烟派的主要代表。此前在湖广总督任上,上书痛陈鸦片之害,力主禁烟,为道光皇帝所接受。及英军入侵,又组织抗战,成为抵抗派的首领。道光十九年 (1839年)春,林则徐抵达广州,整顿水师,缉查烟贩,以严正果断的措施,粉碎了英国商务监督义律的阻挠破坏,迫使英美商人交出鸦片2万余箱共237万多斤。从四月二十二日到五月十五日(6月3日至25日),将所缴鸦片在虎门海滩全部当众销毁。这一正义壮举,引起全世界注目,是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 中国政府的严厉禁烟,对英国的打击是至为沉重的。因为,在英国输华物品的总值中,鸦片占到50%以上。英国靠鸦片贸易掠夺的中国白银,除弥补逆差之外,每年还有数百万两的余额。所以,尽管内部有人担心,用禁烟问题作出兵口实,会过分裸露政府的不道德,英国当局还是迫不及待,借此发动了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自道光二十年五月(1840年6月)正式爆发,时断时续,绵延了两年多。其间,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等爱国将领率官兵奋勇御敌,致以身殉。广州三元里及江浙等地沿海群众也自发抵抗,积极开展反侵略斗争。然而,清廷腐败已久,充斥于政府的,是琦善、奕山等一大批妥协投降势力,抗战力量不可能得到有效的组织与支持。相反,战事初起,清廷为求罢兵议和,即将抵抗派的中坚林则徐革职处分。这就注定了战争的失败。因此,人数不足2万的英军,得以攻掠沿海、进犯长江。而当英军兵舰逼近南京时,清政府便彻底屈服,于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1842年8月29日)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外国资本主义强加给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共十三款,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进出口货税须与英方共同议定;废除“公行”制度,许英商同任何中国商人贸易。 道光二十三年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所加条款,影响至巨的有:英人在华犯法,须交英国领事按英国法律办理,中国无权判决,这就是所谓“领事裁判权”;中国如给予其它国家特权利益,应准英人均沾,这就是所谓“片面最惠国待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