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最后失败[上](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选自《影响中国的100次战 佚名 参加讨论
8月6日,李秀成在苏州再次召集各将领会商救京事宜。正在这时,洪秀全又遣人催促李秀成迅速援京,并申斥说:“三诏追救京城,何不启队发行?尔意欲何为?尔身受重任,而知朕法否?若不遵诏,国法难容!”⑩李秀成在洪秀全严诏催逼之下,只得抽调兵马,于9月14日由苏州出发,回援天京。
    此次由李秀成督率回救天京的将领共有十三王,领兵十余万人(号称六十万),到东坝会齐后,分路进扎方山、板桥一线。与此同时,陈坤书等率四万人进至安徽太平府,拟攻金柱关,断敌芜湖之援;杨辅清、黄文金等则分路进逼宁国府城,以牵制鲍超部湘军。
    (三)天京外围的激战
    10月13日,天京外围的攻守战正式开始。李秀成督率援军与天京城内守军相配合,对围城湘军之东西两翼发起猛攻。湘军坚壁固守,俟太平军攻近,突以排炮轰击。太平军闻炮则伏,炮停即起,昼夜不停地进攻敌人。15日,西路太平军数千人冲上江心洲,抄敌营后路,拟断敌运道。曾国荃令连夜构筑十数垒,与太平军对峙于洲上,以保运道畅通。18日至21日,东路太平军集中洋枪洋炮猛攻,湘军固守营垒,拚死顽抗。22日,太平军“负片板蛇行而进”,并“束草填壕”,步步进逼。曾国荃见势危急,亲自督战死拒,被太平军击伤面颊。23日,李世贤自浙江率三四万人赶到,加强了东路攻势。太平军连日猛攻,更番迭进,并“用箱箧实土于中,排砌壕边,明防炮子于上,暗凿地道于下”,准备穴地轰毁敌垒。湘军先以火箭集中射击,继挑“锐卒”进行反击,破坏太平军的地道作业。⑴与此同时,湘军发现太平军西线营垒散而不坚,有隙可乘,遂于27日实施三路反击。太平军猝不及防,被毁营垒十二座,伤亡颇众。
    11月3日,太平军并力进攻东路,用火药轰塌曾国荃雨花台大营附近的湘军营墙两处,随即“乘隙直上,万弩齐发,排炮雷轰,踊跃争先”,纷纷冲入缺口。⑵但湘军早有准备,地道轰发之后,立即从营中冲出,并力抢堵拦击。太平军往返冲杀达五六次之多,终不得入。次日,西路太平军决长江之水,冀断敌粮运。湘军水师出动舢板,驻守双闸,配合陆师保护运道。东路太平军则继续挖掘地道,向敌进攻。湘军以对挖的办法进行破坏,每挖通一处地道,或熏以毒烟,或灌以秽水,或以木桩堵洞口,使太平军的地道连连失效。
    11月26日,李秀成、李世贤等以围攻雨花台曾国荃军营月余不下,不得已下令撤围。李世贤率西路退秣陵关,旋退东坝小丹阳;李秀成率东路进入天京。至此,十三王回援天京的作战完全失败。
    李秀成此次带领十三王回援天京,在兵力对比上占压倒优势,在武器装备方面,据曾国荃称:“贼之火器精利于我者百倍之多,又无日不以开花大炮子打垒内,洋枪队多至二万杆。”⑶其言难免有所夸张,但当时太平军的火器优于围城的湘军是可能的。所不足者,湘军拥有水师,能控制长江水道,太平军则无可奈何。整个而言,太平军之所以久攻不克,既有湘军善于筑垒顽抗及太平军缺衣少粮等客观原因⑷,也有主观指导上的失误。
    1861年冬,湘军因兵力不足,暂时停止了攻势,但洪秀全等并未抓紧时机加强西线的防御,使曾国荃部湘军得以迅速窜至天京雨花台。即使这样,当时曾国藩远在安庆,鲍超部被牵制于宁国府一带,左宗棠部远在浙江,多隆阿部为对付入陕的太平军正调赴陕西途中,因而曾国荃部显系孤军深入,再加湘军疫病流行,“曾国荃金陵营中,病者亦逾万数”⑸,因此,当时曾国荃部水陆各营虽有近三万人,能作战者不过六七千人。故对太平军来说,仍是重创甚至全歼敌人的好机会。但由于天京当局事先没有准备,直至湘军兵临天京城下,才仓卒调兵,及至各路援军赶到,敌人已深沟高垒,以逸待劳,增加了反击作战的困难。
    李秀成率领十三王回救时,面对已经修有坚固工事的湘军,未能很好地配合城内守军设法先予敌以消耗,再进行有准备的围攻,而是一到天京外围就连日轮番攻击,企图速胜,结果钝兵挫锐,力屈罢攻。另外,没有正确地选择好主要攻击方向。进至天京的湘军立营于江边至雨花台之间的狭长地带,其西面是水师与陆师的结合部,又是粮运孔道。李秀成如果将主要兵力置于西路,首先断敌水路与陆路的联系,绝其粮源,进而集中兵力攻歼西路之敌,动摇雨花台大营,则取胜的机会还是存在的。
    三、“进北救南”计划的落空
    由于未能击败曾国荃部湘军而解天京之围,洪秀全对李秀成“严责革爵”,并要他“进兵北行”。至于北进的企图,据湘军缴获的太平军文件透露:太平军过江之后,将由舒城、六安趋霍山、英山、麻城、宋埠,然后兵分两路,夺取黄州与汉口,以调动长江南岸之敌北援,下游之敌上援,冀解天京之围。⑹其基本策略仍然是“围魏救赵”之计。
    1862年12月1日,李秀成遵照洪秀全“进兵北行”的指令,命林绍璋、洪春元、郜永宽、李容发率领第一批部队数万人自天京下关渡至九洑洲,隐蔽于芦苇丛中,准备北进。8日起,太平军一面猛攻浦口江南提督李世忠(即叛将李昭寿)各营,一面昼夜赶渡。渡江后,于18日占领安徽含山, 19日占巢县,21日占和州,以后又连占铜城闸、运漕镇和东关等要地,并在这一带等待主帅李秀成及后续部队的到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