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号炮舰 “今天下一海军争竞剧烈之场耳。古称有海防而无海战,今环球既达,不能长驱远海,即无能控扼近洋。盖海权者,我所固有之物也,彼虽束我,焉能禁我之治海军?” --【清】姚锡光《筹海军刍议》 南沙群岛告急! 1933年4月,中国军队正在长城各口奋勇抗击从东北汹涌而来的装备精良的日军,长城告急!平津告急!华北告急! 此时,遥远的南海也传来警报:法国人出兵,侵占了南沙九岛!而早在两年前,当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步步鲸吞我东北领土之时,法国人就以越南宗主国的身份,对中国在西沙群岛的主权提出质疑。 一边要对付胃口越来越大的日本人,一边要对付南方不断起兵的内部造反势力,在内忧外患中疲于应对的国民政府,并没有示弱,向法国发出了严正的抗议。在这股热潮中,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走进了天津《大公报》报社,向记者详细地介绍了他当年率领大清海军舰队巡航西沙、宣示主权的故事。 这位老人名叫李准,四川邻水县人,晚清广东水师提督、民国政府的直威将军,中国第一位在南海各岛宣示主权的海军将领。尽管李准的回忆所涉及的岛屿,并非就是法国人正在强占的,但依然极大地鼓舞了正处身于“最危险的时候”的全国军民。 故事要从东沙岛的鸟粪开始述说… 东沙鸟粪引来日本人 东沙岛,一个面积只有1.8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每年在此经营的中国渔船,不下数百艘。这片海域,数百年来一直都是广东、福建沿海渔民的淘金宝库,来此捕鱼的大清渔民中,许多都发了财。 这里的出产太丰盛了,据广东香山县渔民梁盛向清政府出具的证词,渔民们一般每年要来此三次,主要是捕鱼,在岛上进行腌制,也捕玳瑁,在岛上去鳞晒干。每次能收入2万元左右,沿海一带普遍有“要发财、趁东沙”的说法。 渔民们在岛上建了一座海神庙,还安葬了数百位同胞,并为这些孤魂们建起了一座祠堂,名为“兄弟所”。 在西方人的记载中,东沙岛名为“普拉塔斯”(Pratas Island),因为1866年有位名叫Pratas的英国人在此避风。在西方的海图中,东沙岛明确标注是广东之岛屿。 捕鱼致富的大清渔民们,并没有注意到东沙的另一个富饶资源:鸟粪。千百年累计下来的鸟粪,已经形成了富含磷质的砂矿资源,是绝好的天然肥料,在欧美广受欢迎。根据当时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东沙岛上的磷质矿砂居然厚达15-20英尺。 这个巨大的鸟粪金矿,无意间引起了日本人的关注。日本商人西泽吉次,1901年因商船遇风暴偏离航道,飘到了这里,发现了岛上磷质矿砂。次年,他率船前来大量挖掘,运到台湾贩卖。这是他从东沙岛攫取的第一桶金。 西泽吉次决心大规模开发东沙岛。日俄战争结束后,1907年夏,西泽带领120名工人登上东沙岛。他在东沙岛的南端,用废木料建了一个码头,并修建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小铁路,还通上了电话、水管,建立了淡水厂,盖起了日式办公室和宿舍。他将这块“无主荒地”命名为“西泽岛”,升起了日本国旗,竖起了日本的主权木碑。 在西泽留下的文献中,详细记录了开发东沙岛的筚路蓝缕,但他故意略去未说的是:在这块“无主荒地”上作业的中国渔民,被他用暴力强行驱赶,不服从的中国渔民,甚至连渔船都被捣毁。岛上的海神庙、兄弟所等也被尽行拆毁,而数百座中国人的坟墓均被掘开,西泽将骸骨尽行烧化,扔入大海。 这一年冬天,日本军舰也前来助威,护送商船“二辰丸”号,满载日本移民和军火,计划在东沙长期据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