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年),明朝任命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调集军队,筹措兵饷,准备进军赫图阿拉,消灭努尔哈赤。多年来,辽东边备不修,兵马懦弱,“朽戟钝戈,金鼓不响”,每遇兵事,士卒股栗腕战,毫无战斗力。于是,调福建、浙江、陕西、四川、甘肃8万余兵到辽东,又征用叶赫、朝鲜兵万余人,云集辽沈,以期捣平后金,“以雪败亡之恥”。经过数月的筹划,万历四十七年二月,经略杨镐坐镇沈阳,命兵分四路围剿后金,会师赫图阿拉。北路由总兵马林率领,从开原出,经三岔口,过尚间崖,进攻苏子河;西路由总兵杜松统领,出抚顺关向西,直驱赫图阿拉;南路由总兵李如柏统帅。出清河,过雅鹘关,直攻赫图阿拉;东路由总兵刘铤指挥,出宽甸,从东面捣后。明兵四路计9万余众,号称47万,来势汹汹,大有犁庭扫穴之势。 面对明军四路围攻,努尔哈赤采取了“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方针,集中八旗兵力,打歼灭战。首先,以八旗精锐迎击欲立首功的明军主力杜松部。三月初一日,双方对峙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山。努尔哈赤利用杜松派兵袭击界凡之时,猛攻萨尔浒明军,明兵溃败,勇而无谋、刚愎自用的杜松战死。接着,努尔哈赤将兵北至尚间崖,击败马林部,马林逃往开原,叶赫兵仓惶撤退。这时,努尔哈赤回师南下,诱敌深入,在阿布达里岗,围歼刘铤东路军,刘铤阵亡,姜功烈所部朝鲜兵投降。杨镐闻知三路军惨败,急令南路军李如柏撤回。努尔哈赤用了5天时间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明军文武将吏死者310多人,士兵身亡者45800余人,亡失马驼甲仗无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此役是关系到后金与明兴亡的关键一仗。当年六月,后金打下开原。七月,攻占铁岭。从此,努尔哈赤由防御转入进攻,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开始全面崩溃。 萨尔浒战役后,明政府为了扭转其在辽东的颓势,以熟谙边情的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熊廷弼代替杨镐经略辽东。熊廷弼一到任,“令严法行”,斩逃将刘遇节等,诛杀贪将陈伦等,整饬营伍,督造战车,治火器,浚壕修葺城池。集十余万军队,分驻叆阳、清河、抚顺、柴河、三岔儿、镇江诸要口,“数月守备大固”。熊廷弼所到之处,招抚流民,缮守器具,分置士马,“由是人心复固”。辽东边备加强,使后金一年多不敢轻举妄动。不久,熊廷弼被把持朝政的阉党弹劾罢官。天启元年(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乘机起兵,直攻沈阳。守城总兵贺世贤指挥军民死守力战,世贤身中十余箭死,沈阳城陷落。后金军又长驱南下,猛攻辽阳城。辽东经略袁应泰督战固守城池,后金兵冒着炮火突入西城。城破在即,袁应泰自焚于城东北镇远楼。辽阳失陷,后金又接连攻克河东三河堡等50多寨,及古城、新甸、宽甸、永甸、长甸、海州、金州、复州、盖州等70余城。辽沈战役是继萨尔浒之战后的又一次大胜利,使后金在辽东站稳了脚跟,对清朝开国意义重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