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儿天不怕来地不怕。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皇帝吓得发了蒙…… “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儿天不怕来地不怕。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 青,皇帝吓得发了蒙。”在欢快的歌谣声中,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太平军经过激烈冲杀,突破清军的重重围堵,终于杀到了太平军北伐的第一目的地———天津近郊,这一时间,正是1853年的10月底。 图:太平天国官兵 两万太平军孤军深入袭天津 1853年,正是太平天国运动最为辉煌的时刻,3月19日,洪秀全率领的太平军攻克南京,清朝重臣陆建瀛、祥厚成了太平军的刀下之鬼。随着南京的攻占,太平军的领袖们一面忙着定都计划,另一方面开始筹划对清朝皇帝的老巢———北京的突袭。同年5月初,林凤祥与李开芳两人率军2万从扬州出发,直扑北京,而洪秀全与杨秀清给他们二人的命令:至少要打到天津,部队才能停下来休整待援,完成对北京的最后一击。于是,林凤祥、李开芳二人带着“天王”、“东王”的重托,义无反顾、拼死向前,历经几次转折,改变多次行军路线,孤军深入,最后抵达此次北伐的第一目的地天津。 图:当年清军守卫天津城时使用过的大铁炮 尽管经过了5个月的转战,林凤祥、李开芳两人率领的太平军人数却从刚刚起兵时的2万人,增加到了4万人左右,对天津形成了进攻的态势,吓得天津守军魂不附体,官绅巨贾人人自危。 从北伐军的歌谣中,仿佛依稀可以感受到当年数万将士慷慨激昂、气冲牛斗的豪迈热情。南开大学历史学家来新夏教授说,林凤祥与李开芳率领的太平军形成对天津的进攻态势,是近代历史上农民起义军第一次对天津地方政权的威胁,如果不是后来各种原因造成的失误,太平军很有可能进入天津城。 图:当年清军守卫天津城时使用过的小铁炮和炮弹 天津早提防商贾出钱招兵马 在太平军北伐的消息传出时,清政府上下一片惊慌,天津地方官绅惶恐不安。天津地方上原有近似于民兵组织的义民局,在道光末年已经废弛。为此,1853年3月,长芦盐政文谦、盐运使杨霈开始倡捐招募义勇,称为“芦团”,前后招募1千余人。10月,太平军逼近天津时,又由天津知县谢子澄、大盐商张锦文组织壮勇,称为“团练”,共有4千人。加上在津清兵,共有兵勇达7千余人。主要分布在西沽1200人,城西南水路要口900人,葛沽、大沽1000人。其余大部分在城内外,分段巡防,一部分驻扎城西教场,听候调谴。为阻挡太平军进攻天津,还不计后果地决开南运河堤,致使许多村庄被淹。 来新夏教授说,太平军的到来,对拥有巨额财富的天津商贾来说可谓是大难临头。太平军一路斩关夺城、杀富济贫,让有钱的盐商感到了钱财尽失的恐惧。当时,天津的大盐商张锦文为了保住巨额财产,不惜出资协助官府进行防御,他拟了一份《平贼裕国十二则》的意见书,并绘炮台、炮架、铁齿鞋图式,呈献给文谦,为清政府抵抗太平军出谋划策。 10月1日,张锦文进谒地方官员商议大计,声称“但期平贼,资财在所弗惜,如经费短缺,情愿将所存盐课银二万四千两,备营各项之用。”他捐资募夫购料,在虹桥西筑炮台、土城各一座,挖战壕一段,在南门外挖土坑20个,暗插竹签,派侦探到武强打听太平军消息,为抵抗太平军效力。 当时一幅题画诗最能体现这时天津官绅的惊惶失措:“满城军吏各惊慌,议战议守多疑殆。” 清军十四万太平大军处险境 北伐太平军到达天津外围,虽然取得了当初设想的胜利,但也遇到很大困难,最重要的就是兵力上的对比变化。来新夏告诉记者,天津地近北京,事关勤王,清军不得不拚命阻击。太平军出发时人数2万,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在皖北及河南时,捻军加入者甚多,人数大增,而清军在皖北及河南者,却为数甚少。在山西和冀中沿路血战,人数愈减,但集中北京近郊的清军,却有14.9万人。可以说,在黄河南岸时,太平军多于清军,在黄河北岸时,清军多于太平军。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北伐军面临的威胁日益显现。而且北方平原,利于骑兵驰驱作战,不利步兵。北伐太平军多是步兵,北伐战况报告中就说,“尽见骑马者甚多”,而清军在华北多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马队阻击太平军步兵,亦使北伐大军感到相形见绌。来新夏指出:“天津之战是北伐太平军的重大转折点,经过此役,太平军北伐的梦想最终破灭。但对于唤醒天津人民反抗清廷的统治,却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