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被修葺的墓、墓道,还有,建立了祠堂 赴死前,张苍水朝温润延绵的吴山方向望去,口念三个字,“好山色”。 铁血将军,离世前,却流露出满腔的柔情。 被记载的张苍水,据称也曾经有过不羁和狂放的青春模样。据说因为豪赌,曾令他的父亲深感失望。 性情与人格的转折点又是在哪里浮现的? 这就是英雄的宿命。他们总与时代相生相伴,英国作家狄更斯写于他的小说《双城记》里那句著名的起首语,似乎就是赠与世上那些英雄的。 是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据载:明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18岁登基,整顿了宦官专权的局面,并力图重振昔日大明王朝的雄风,但为时已晚。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洲人开始崛起,而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轰轰烈烈,两面夹击之下,1644年,朱明王朝终于灭亡了。张苍水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进入了他的青年时代。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况下,树起抗清旗帜,成为浙东义师的领袖人物。他与郑成功联手作战,共同牵制清政权的军力。然而,随着南明桂王被害,郑成功、鲁王的病亡,抗清斗争最终走向了低谷。张苍水兵败被俘,被杀害于杭州官巷口弼教坊。) 铁血将军被俘后,由宁波押解杭州途中,一个清兵,半夜为他唱《苏武牧羊》; 临行之日,行刑的刽子手,先向他跪拜; 官巷口一带,刑场四周,已是素衣素服白茫茫一片,到处都是前来送别将军的人们。 遇害后,大思想家黄宗羲曾写下一首七言诗,记述自己寻找张苍水墓的失落与恓惶的心境: 草荒树密路三叉,下马来寻日色斜。 顽石呜呼都作字,冬青憔悴未开花。 夜台不敢留真姓,萍梗还来酻晚鸦。 牡砺滩头当日客,茫然隔世数年华。 过了70多年,历史进入了清乾隆初年,又有道士吴乾阳为张苍水修复墓道,全祖望撰写神道碑铭。 到了乾隆四十一年(1776),戕害张苍水的清王朝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谥张苍水为“忠烈”。于是,杭人陈鳣、鄞人万福(万斯大之孙)立石墓门,书“皇清赐谥忠烈明兵部尚书苍水张公之墓”为碑。这个碑文后来又由书法大家梁同书重书。从此,张苍水得到了官方和民间一致的推崇,他的墓也不断地得到修缮。 民国时期,张苍水后裔、时任浙江财政司长的张寿镛等人又在张苍水墓前修筑新的张苍水祠,新祠为一座3层大楼,其下为飨堂。从此,张苍水祠墓合一的格局,与岳庙岳坟、于祠于墓一样,“湖山既得点缀,祠宇亦昭隆重”。 与章太炎之墓仅“一墙之隔” 将军死于45岁那年。对今天的男性来说,45岁是何等花样年华。 祠堂之内,有一尊后人雕刻的塑像,好巨大,比真人放大了不知多少倍。在一片聒噪的夏日知了的轰鸣声里,走进祠堂,迎面就能与这么巨大和伟岸的将军遭遇。 这是45岁的壮年男子的容颜么? 为什么脸庞如此瘦削?眼神如此伤怀又深远?颧骨高耸,像所有人间的苦情都浓缩在上面。 这是将军的躯体么? 为什么看上去浑身笼罩着诗人才具有的那种忧伤? 当尸骸遍地,你只向尸骸们低下你忧伤的头颅。你是一个囚徒,但你从不向你的敌人低头。 历史上的张苍水也是一个极具才情的诗歌者。他一面征战,一面写诗,为后世留下无数篇章。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辛亥革命元老、近现代汉学大师章太炎去世后,章夫人汤国梨说,“夫君曾有另念,是希望自己身后傍民族英雄张苍水于地下。”于是,章去世的当年盛夏,章夫人来到杭州,购下了南屏山麓张苍水墓一侧土地为章太炎墓地。她有诗记之: 南屏山下旧祠堂,郁郁佳城草木香。 异代萧条同此志,相逢应共说兴亡。 (据载:最终,战争的持续使章太炎的国葬令无法实施,而苏杭两地沦陷在即,不得已的情况下,章太炎的灵柩只能暂厝其苏州锦帆路寓所后花园之中。直至新中国成立,章太炎的老友沈钧儒、马叙伦、田恒、李根源、章士钊等,为安葬事宜四处奔走。最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和浙江省省长沙文汉及吴启云、应梦卿、垛申甫、沙孟海等协助下,章太炎终得以在南屏山荔枝峰下张苍水墓旁安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