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太平军的北伐决策与战略分歧(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文史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护天侯胡以晃则在癸好三年十二月初十日(1854年1月14日)领兵攻克皖北重镇庐州后不久,奉命北出中原增援北伐军时受封为豫王。
    从带有“胡”字的五将封侯,到秦日纲和胡以晃受封为与北伐直接关连的燕、豫二王,可以看到太平军从天京出发,进取的主要方面是以夺取黄河南北为主要目标的北伐之战。
    二 北伐的兵力配置与孤军深入问题
    太平军北伐是以孤军深入全军覆没而告终的。但太平北伐军是否明知“孤军”而执意冒险深入的?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
    林凤祥、李开芳于1853年5月15日在浦口出发北伐,率领二万大军,不到两个月时间,穿越苏、皖、豫三省,7月6日强渡波涛汹涌的黄河,其作战之勇、用兵之神,实为中国战史上所少见;渡过黄河以后,兵员又增加了五六万人,正可利用所向披靡的破竹之势和河北平原上无际的青纱帐,直趋保定,突入业已准备逃往热河和居民大部搬迁的北京城,实现皖、豫百姓民谣说的“竹节开花猫生蛋,咸丰只坐二年半”的预言。可是过河以后,为什么忽然顿兵不进,而用55天(7月7日至9月1日)的宝贵时间,围困河北岸并无多大战略价值的怀庆(今沁阳)弹丸小城?从怀庆撤围后,为什么不迳直北上,而又用一月时间向西至山西兜了一个大圈子?从太平北伐军在山西仍然所向无敌,两旬间连克七城;由山西越太行回师直隶后大败直隶总督钦差大臣讷尔经额于临洺关,半月连克九城,向东进至天津附近,可以看出这支北伐军战力的旺盛,看出他们在怀庆城下顿兵不进和后来到山西游兵的三个月,并不是因为战力不足受阻,而是另有其他原因。现已知,他们从山西向东回师直隶,是为了到天津等候沿运河北来的援军这一明确的目的。那末他们在怀庆顿兵是不是也为等候援军?已渡到河北的林凤祥等人知道河南岸尚有一部分人马待渡,但一望便知那部分人马在敌人的围逼下业已突围他去,是无法渡过来了,不会用延误战机的代价等候为数不多(千余人)的后卫。他们是在等候另外一路大队人马的到来,保证粮道的畅通。我们为此追寻与东路北伐军同时自天京出发的西路军的行踪,可以找到一些线索。
    原来在北伐军出发前后,天京军事指挥系统有所变化。由于东王杨秀清生重病(杨秀清生病,有《时事丛录》、《金陵癸甲纪事略》、《金陵杂记》、《金陵省难纪略》等书十余年记载,且有“常病将死”(《太平天国》(六),第668页)的传说,时在三年三至五月间。),天朝军政先由北王韦昌辉主持,后由翼王石达开协助北王主军,战略分歧再次显现出来。
    当初攻克南京后大军东征取得镇江、扬州时,就出现过。“贼目有欲由常州、苏、杭、福建统回江西之说”(《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五),第97页。)。但被尚未生病的杨秀清制止:“东逆杨秀清定计北犯,且谓吴越柔细,不待攻亦可取也。”(《太平天国史料专辑》,第410页。)现在杨秀清生病,军中南、北之争便表面化了。
    在充当北伐军主力的“直前冲击”派林凤样等自浦口向北进军时,首先在东路发生二梯队朱锡琨和黄益芸两军“误走六合”、“营中失火”、“将士死伤过半”(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第227页。)的异事;火后仅朱锡琨领兵追赶林凤祥大队,而另外的部分,“其左军及右军错路兵士初十起行,至十一日俱各回朝”(《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175页。)。按太平军隶属关系,左军归翼王石达开、右军归北王韦昌辉所领,有的史料记载北王韦昌辉此时去过六合(《太平天国》(六),第677页。);大火中因保全了军队回京后受赏的原左二监军林绍璋,后来成为南进的主角之一,曾进到湖南湘潭,遭敌水陆反攻而败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