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时期的反清起义 经过乾隆、嘉庆两朝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军遭到了严重的损失,至道光前期,基本上处于停滞和积聚力量的时期。因此,这期间的农民起义无论从参加人数、起义次数和影响来看,都无法与前相比拟。 赵金龙领导的瑶民起义 湖南衡、永、郴、桂阳四州郡,历来都是汉、瑶两个民族居住区。由于清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当地官吏和汉族地主对贫苦瑶民进行残酷盘剥,不断激起瑶民的怨恨和反抗。赵金龙领导的瑶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赵金龙,湖南永州锦田瑶族人,以种地为生。他与常宁县瑶族人赵福才“以巫鬼神其众”,颇为当地瑶人信服。这次起义是由当地瑶族人与天地会众的纠纷事件引发的。 当时,湖南、广东的一些天地会员在官府的支持之下,屡次抢劫瑶寨的牛、谷。于是赵金龙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二月底,与赵福才率领瑶民700余人,在两河口杀死20余名天地会员。次年正月,江华知县林先梁等为防止局势扩大,率兵围捕赵金龙等人。在这种情况下,赵金龙忍无可忍,率众据永州长塘的夹冲起义。永州镇总兵鲍友智等率兵千余人直逼夹冲,击毙起义军300余人,掘了他们的祖坟。一月下旬,起义军进入蓝山县,并计划进占九嶷山为起义大本营。 湖南巡抚吴荣光闻蓝山告急,命提督海凌阿等进剿。海陵阿由宁远至蓝山,一路上恃勇骄横,也不侦探地形,冒雨由小路深入,结果中了义军的埋伏,海陵阿等被击毙。道光帝又派总督卢坤、湖北提督罗思举进剿。同时又下令带兵将领,务必将起义军诱至山外平野之处聚而歼之。 三月初,清军兵分南北两路,对蓝山起义军形成夹击之势。起义军粮草断绝,被迫出山,并准备东进至常宁县的洋泉镇,以重整队伍,结果被罗思举等合围。起义军消耗很大,企图以诈降松懈清军斗志。但罗思举不准义军投降,命令清军加紧进攻,先后消灭义军6000余人,赵福才、赵金龙等人也先后战死。这次起义终于失败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