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北部边区面临着两大严峻问题:一是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阴谋作乱,二是俄罗斯侵入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康熙曾说:“罗刹挠我黑龙江、松花江-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样之地甚近,不速加翦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朕亲政之后即留意于此。”康熙21年(1682),康熙亲临吉林,考察边境形势,研讨反击沙俄侵略者的对策;又派副都统郎谈、一等公彭春沿黑龙江行围,直抵雅克萨城下,勘察俄军居址军情。至康熙24年正月,皇帝正式下达了反击沙俄侵略者的命令。清军两次主动出击雅克萨,取得了自卫反击战的胜利,粉碎了沙俄越过外兴安岭继续侵略黑龙江流域的扩张企图。康熙28年7月24日(1689年9月7日)中俄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明确规定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为界,从而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均为中国领土,安定了东北边疆。雍正5年(1727)、6年中俄双方又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规定两国以额尔古纳河、沙毕纳依岭为界,划定了中俄中段边界,为扼制沙俄再度南犯干预中国内政、争取时机解决准噶尔问题奠定了基础。 康熙27年噶尔丹率兵越过杭爱山进攻喀尔喀蒙古,入据克鲁伦河流域,并与沙俄勾结,宣称“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悍然发起分裂战争。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康熙“诏武臣三品以上咸陈方略,举朝皆以为难,其言当讨者不过四人”。但康熙不畏强暴,决意讨伐,于康熙29年6月御驾亲征。乌兰布通一战,大败噶尔丹所部,取得辉煌战绩。以后噶尔丹卷土重来,康熙于35年再次亲征,调集十万大军三路合击,于昭莫多全歼噶尔丹精锐。到次年春,清朝恢复了北部边境的安宁,粉碎了噶尔丹勾结沙俄分裂祖国、破坏统一的阴谋,使蒙古地区和内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雍正即位以后,由于统治时间不长,边疆事业不及乃翁,但他亦能保境安民,迅速平定和硕特蒙古罗卜藏丹津、准噶尔蒙古噶尔丹策零发动的叛乱,加强了青海地区的管理;并首派驻藏大臣“料理藏内军机”,实铲“剿”“抚”并重、恩威并举的两手政策,使其“共知顺则利,而逆则害”,又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五年内共改流309处之多,把西南边区牢牢控制在中央王朝之下。 乾隆在位60年,赫赫武功超越前代:两平准噶尔,完成了康雍二帝未竞之业.长达四百余年的西北边患最终消除:一定回部,使天山南北两路全境归顺;两平金川,虽然损兵折将劳民伤财,却最终将四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安定下来。对于乾隆迭年兴师用兵周边,历来就有各种议论,且清朝衰象已潜伏其中,确系客观事实,但勿庸置疑的是,乾隆最终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辽阔疆域的基础,是应予肯定的。 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边疆进行的战争,虽然象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和痛苦,但对于中华全民族历史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意义。乾隆时期,清朝管辖的范围包括被称为“本部”的十八个省和被称为“藩部”的内蒙古、青海蒙古、喀尔喀蒙古、唐努乌梁海、西藏、新疆等广大地区,东起黑龙江库页岛,西迄葱岭巴尔喀什湖,北自恰克图,南抵南海诸岛,都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疆域比过去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明确、更加巩固: 就北部边境地区而论,早在先秦时代就与内地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往来,但总的说来.周边各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大体上维持着对等地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统辖关系。秦汉以降,中原王朝开始对周边各民族政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是统辖办法原则上是设置若干军事据谢镇摄-方,藉以防止外来侵扰,维系和发展和平友好关系,中原王朝的政令、法规、建制尚难比照内地完全彻底地推行。如中古时期: 宋朝从未完成全国的统一,它不仅没有收回固有的领土,而且先后有辽、西夏、金等政权与之鼎立。 元朝尽管强盛一时,并在漠北设置岭北行省、东北设置辽阳行省、原西夏地区设置甘肃行省,建制形同内地,但由于元朝统治为时不久,且其族类的社会发展与中原、东北等地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只在确立中国古代疆域的规模上为清初的发展和巩固奠定了基础,边疆地区行省制度的内涵并不等同于内地。 明朝在周边各地广建卫所,明成祖5次北征,并迁都北京,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北方的统治,但总的说来,明朝筹边政策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它取消了辽东行省的建置,以卫所兵制遥控东北;与蒙古也时战时和,蒙古问题一直是明朝初中期的严重边患,其管理边疆的有效性相当有限,“九边”的设置和长城的修建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清朝则大为不然,它对北部边区的统治,与其开疆领土的积极进取精神相应,在管理上十分重视其有效性,这-点足以令历史上众多沾沾自喜的央央大国相形见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