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党案的爆发 蓝玉的所作所为,不能不引起朱元璋深切的关注和忧虑。 洪武二十五年(1392)四月底,年仅38岁的皇太子朱标在久病之后去世。朱标的长子朱雄英前已夭折,次子朱允■是朱元璋的第三个孙子。九月,按照嫡长制的继承原则,朱元璋诏立朱允■为皇太孙,作为将来的皇位继承人。此时的朱元璋已届65岁的高龄,而朱允■只有16虚岁,性格又酷似乃父,仁柔宽厚,他担心自己百年之后,这个年轻的继承人心慈手软,控制不住局面,如果那些久经战阵、老谋深算的军中大将凭借他们是开国元勋,不服调遣,后果将不堪设想。而朱标去世时,燕王朱棣自北平来朝所说的一番话,更加重了他的这种忧虑。原来朱标的元妃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儿,而蓝玉则是常遇春的妻弟。由于这层亲戚关系,蓝玉自然对皇太子朱标非常关心。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出征纳哈出归来,曾问皇太子:“主上诸子中,殿下度谁最爱者?”皇太子答曰:“莫若燕王。”蓝玉说:“臣亦知之。臣闻望气者言,燕地有天子气,殿下审之。”但皇太子却说:“燕王事我甚恭。”(何乔远《名山藏》)并没有将这话放在心上。后来,蓝玉的话传到燕王耳朵里,燕王恨死了蓝玉。皇太子一去世,燕王入京朝见,便到处散布说:“诸公侯纵恣不法,将有尾大不掉忧。”(夏燮《明通鉴》)朱元璋因此对那些手握重兵的开国功臣也就更加疑忌。他不禁想起,在命蓝玉征讨月鲁帖木儿之前,曾急召蓝玉进京面授征讨方略。蓝玉和十几个部将陛辞时,他让诸将先走一步,想留蓝玉单独面授机宜。他连呼三声,竟没有一个将领离开,只见蓝玉举起衣袖一挥,这些将领便都赶忙退出。朱元璋想不到蓝玉在诸将中竟有如此威势,对他更是深怀疑忌。这也是命义子徐司马为副总兵,以监视蓝玉的原因之一。此后,朱元璋对蓝玉的一举一动也更加关注。 没有多少城府的蓝玉,对此却浑然不察。洪武二十五年底,他平息月鲁帖木儿的叛乱后,奉旨班师回朝。朱元璋命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兼太子太师,曹国公李景隆、凉国公蓝玉兼太子太傅,开国公常升、全宁侯孙恪兼太子太保、詹徽为太子少保兼吏部尚书,茹常为太子少保兼兵部尚书。蓝玉不乐居宋、颍二公之下,发牢骚说:“我不堪太师焉!”联想到自己最近请求办的事,朱元璋多不从,如平定月鲁帖木儿之叛后,他曾奏请在四川籍民为兵以加强守御,又请移师讨长河西朵甘百夷,朱元璋都没有同意,因此越发闷闷不乐,曾私下对家人和亲信说:“上疑我矣!”(查继佐《罪惟录》)他想起自己的亲家、靖宁侯叶升于八月间以“交通胡惟庸”的罪名被杀,怀疑是叶升的口供指认他为胡党,故而引起朱元璋的猜忌,说:“前日靖宁侯为事,必是他招内有我名字。我这几时见上位好生疑忌,我奏几件事,都不从。只怕早晚也容我不过,不如趁早下手做一场。”(《逆臣录》) 转眼到了洪武二十六年(1391),朱元璋因受不住皇太子病死的打击,患了“热症”病倒。蓝玉认为“天下兵马都是我总着”,正是下手的好机会,于是密遣亲信,暗中联络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后军都督府同知祝哲、中军都督府同知汪信等和自己过去的老部下,把他们召至自己私宅密谋策划。在夜阑酒酣之际,蓝玉煽动说:“如今天下太平,不用老功臣。以前我每(们)一般老公侯都做了反的,也都无了。只剩得我每(们)几个,没由来,只管做甚的,几时是了?”他让诸将分头搜罗士卒和马匹、武器,做好起事的准备。正月二十八日,蓝玉派人去找准备担任谋反主力的府军前卫步军百户李成。二月初一,李成匆匆赶到蓝玉私宅,蓝玉对他下达了在二月十五日朱元璋外出耕籍田时起事的命令:“我想二月十五日上位出正阳门外劝农时,是一个好机会。我计算你一卫里有五千在上人马,我和景川侯两家收拾伴当家人,有二三百贴身好汉,早晚又有几个头目来,将带些伴当,都是能厮杀的人,也有二三百都通些,这些人马尽够用了。你众官人好生在意,休要走透了消息。定在这一日下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