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南明王朝的厦门保卫战:明军难得的以弱胜强(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让我最感到神奇的是,身为“投诚官兵”的他,怎么居然能提出这第五条来。算了,如此败类的用心,岂是正常人可以揣度的。另外,黄梧还向清廷力荐同侪施琅,终于促使这个一直不得志的小人崭露头角。
    言归正传。
    四月二十六,泉州港内的满清船队终于开拔,沿着海岸驶出港来。明军舰队察觉清军动向,立即向泉港逼近,欲将其堵在港内。但清兵早已在海边的山上设置炮位,居高临下向明军开炮。明军不能靠近,清军船队得以贴着山脚驶过。驶至同安县境内的海域,离了陆上炮火的保护,该船队马上受到了明军海军的猛烈攻击,被迫又掉头折回,未能与驻在同安的大军汇合。这支由浙江南下的船队船体较大,运载能力较强,清军计划用它们来运输步兵登陆。此船队被挡在同安港外之后,清军不得不使用同安港内仅存的小舢板来运兵,只好重新调试,大举进攻的日期又推迟了几天。
    摸清了泉州方向的满清水师实力,郑成功便知对此无需在意,只留下部分军舰牵制,其余主力大部调往海门岛附近防御从漳州方向来的满清水师,另调周全斌和郑泰部驻泊金门外海,防止来自广东方向的满清船队偷袭,保证家属的安全。
    五月初八,情报表明满清将在五月初十从漳州和同安两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于是郑成功亲自乘船到海门督师。
    在海门方向担任现场指挥的是忠靖伯陈辉。陈辉是最早随同郑成功起兵抗清的忠义之士,当年他随着郑成功,带领几十个人,在鼓浪屿附近海上截下了一艘郑成功老爸的商船。这艘商船刚从日本回来,船上载着贸易的利润——两万两白银。惊人的利润。靠着这两万两白银,郑成功到广东南澳岛召集了一支千余人的队伍,以此作为起家的底子开始了汉民族的自救斗争。与陈辉同样老资格的还有一位叫洪旭的爷们。喜欢武侠的朋友也许会知道洪旭。不知道洪旭也没关系,那你至少知道洪门吧?传说就是洪旭开创的。
    大家再看地图。在九龙江入海口处,还有一个比海门岛小许多的岛屿,它叫鸡屿,离厦门很近。闽南话里“鸡”与“圭”谐音,这个岛在当时其实是叫作“圭屿”的。初十日早辰时,海上风起,潮水自西向东涌动,漳州方向的四百多艘大小船只乘潮水倾巢而出,向圭屿发起进攻,企图占领后以之为支撑点进攻厦门岛。带头的船只漆成红色,船上士兵全都是“真满”的打扮。
    郑成功见潮水流向不利,怕在战斗中船只顺潮退却,自乱了阵脚,便命令所有舰艇下锚泊成一条鞭状,排成战列炮击清军,无令不得起锚。郑成功治军极严,此令一下,所有战舰断无敢擅自起锚者。
    明军远程火力占优,但满清船只顺风顺水,不待火炮数发便冲到了队列之前。几十艘满清船只向明闽安侯周瑞乘坐的炮船靠拢,距离太近,周瑞船上的几十门大炮威力不得施展,被清军顺着船帮爬了上去。周围明军船只由于军令不敢起锚救援,周瑞及船上将士全部阵亡。陈辉的大型福船也战列的前沿,满船又转而围攻之,用索钩钩住船帮,蚁附爬将上来。满清官兵认得这是一艘指挥船,船上必有大人物,真满们纷纷奋不顾身地前来争功,一时间竟有两百多名真满爬上船来。甲板上的明军与之格斗俱死,陈辉且战且退,退入船上的官厅。甲板上的满人蜂拥至官厅门口,仅存的明军甲士堵在官厅门口与之血战。陈辉毅然命令甲板下的士兵点燃火药桶,一时间炮位之间的火药全部殉爆,将甲板完全掀起,这两百多真满顿时肢体横飞,围着明军炮舰的满清船只纷纷惊蹿。吓得肝胆俱裂的满人再也不敢攀登其它明军战舰,只敢远远地与明军对射炮矢。
    战斗到了己时,潮水渐平而东南风起。郑成功立即下令扬帆冲犁,顿时海面数百战舰上令旗飞扬,巨帆霍然升起,如排山倒海一般压向满军。满军对此亦有准备,立即将大小船只集中并拢起来,企图与明军对冲。郑成功亲自下到八桨快速哨船上,直抵第一线鼓舞士气。郑成功一声呼喝,将士们高喊响应,在海上竟如雷鸣一般。战舰一撞上敌船,甲士立刻跳帮而过,对着满军奋勇砍杀。战斗中,明军不但夺回了被清军占领的炮舰,还擒获了数艘满军的先锋船,将船上的昂拜、章红眼等一帮怪名字的先锋全部斩杀,还生俘了哈唎土心、呢吗勒、石山虎等一拨同样怪名字的“真满”军官。
    前锋被歼,后队的黄梧和陈率泰却被明军声势所震,不敢前进。不久南风大起,驻泊在金门水域的明军战舰也赶来助阵。又大又重的明军炮船在满清队列中冲犁,撞沉、击沉无算。据满人自己的记载,明军的龙熕船炮火极猛,一炮打来,船上人即不见踪影。(龙熕船是郑军的发明,小船扛大炮,只在头尾载有两门)满清水师大溃,纷纷逃回港中。有三艘满船不习港路,逃跑中在圭屿附近搁浅。三百多名满人涉水登上圭屿,向海上的明军张牙舞爪。明军舰船上的人举起火枪准备将他们打成筛子,但郑成功传令活捉他们。于是明军向他们喊话,缴械不杀。在枪口的注视下,这些满人只好丢下武器投降了。这种人向来是服于力而不服于德的,被明军生俘后,还真有些人发挥他们的弓马特长,一直随着郑成功征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