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惨烈的江阴抗清斗争:千秋壮烈,惟取一义(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华声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大词人辛稼轩名作《南乡子》中这寥寥数语,说的是江山易主、社稷更替,其兴衰变换恰如长江之水,一浪又接一浪。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闯逆攻破北京城,思宗朱由检自缢煤山。四月,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入关,败闯逆,五月入北京。同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帝位,年号弘光。次年二月,清军南下,四月,淮河防线失守,督师史可法不屈遇害。五月,南京城破,弘光帝殉国,江南尽为清军所有。自此,大明国祚已无力回天。
    江阴为江南常州府辖下之县,值此动荡之际,士绅商议后决定降清,明朝知县林之骥解印去职。这本来无可厚非,普通百姓管不了龙椅上坐的是哪家哪姓的天子,还是要照缴皇粮国税,只要日子过得去就行。千百年来莫不如此。
    不料,清知县方亨上任后,循例颁布剃发令。江阴士民大哗,殊知汉人心目中,须发受于父母,衣冠源自先祖,岂可轻易动得!仅是亡国倒也罢了,只不过是换一批官吏收粮使役,但改人发式衣冠,这可就是变种!六月二十八日,乡耆十多人入县衙议请留发,方亨破口大骂,众人大怒,骂曰:“汝身为中国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鞑靼知县,不知道羞耻吗?”方亨萎顿不能言,暂停所议。
    闰六月初一日清晨,方亨以上香为由,召集地方诸生及乡绅、百姓百余人会于文庙。众人问:“江阴既已归顺,应该没有什么事了吧?”方亨道:“只剩下剃发了。刚才所差四兵,便为押人剃发之故。”众人问:“发可以不剃吗?”方亨道:“这是大清律法,不可违背。”说罢回衙。众人聚集不去,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发不可剃!”正在这时,常州府发来严令剃发的文书,其中有便有那句令人目眦尽裂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方亨命书吏将府文抄作布告,书吏写到这句话时,血脉贲张,掷笔于地,大叫:“就死也罢!”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立刻群情鼎沸。方亨见士民不从,秘报常州府请派兵“多杀树威”,密信被义民搜获,更如烈火浇油。江阴义民即于初二日擒住方亨,斩杀清差,推典史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正式反清。
    清常州知府宗灏闻讯后派兵丁三百人赶来镇压,江阴军民出城迎战,闰六月初五日歼敌于秦望山下。其后江阴军民在陈明遇的带领下又多次打退小股清军的进攻,同时严查城中奸细,处决了私通满清的原知县方亨。
    闰六月二十一,满清贝勒博洛命降将刘良佐领军进剿江阴。该刘原为大明军官,在陕北剿匪时竟然投附高迎祥属下曹变蛟匪部,得绰号“花马刘”,后明军压境,诸匪作战不利,刘良佐即率部降明,当时国难,正要用人,该刘不断升职,南明时已是江北四镇之一,而清军南下时,该刘不作抵抗,又率部降清。可见,这是个反复无常,毫无气节、廉耻可言的人渣。其属下大小头目多为北方诸省匪逆,外战不力,对老百姓却异常凶残,最喜烧杀淫掠,参加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对本族同胞犯下滔天罪行,是支毫无人性的兽兵部队。
    二十四日,刘良佐部前锋逼近江阴城外,先作招降书一纸,从东城外射进。江阴军民公议后,回书拒绝。刘良佐见劝降无效,便四处捕杀城外义民,意图断绝江阴外援。自七月初一日始对城内发炮、放箭,每日箭如雨注。
    江阴形势日益险峻,陈明遇虽忠肝义胆,却自感缺乏军事组织才能,想起了智勇双全的前典吏阎应元,欲请阎应元主持守城军务,此议一提,众人一致赞同。
    阎应元,字丽亨,北直通州人,崇祯辛巳年任江阴典史。上任之初,海寇顾三麻子率数百艘战船进犯黄田港,应元领兵拒守,连发三箭,皆有人应弦而倒。海寇心惊胆战,不敢再犯。他任内平定盐盗,平服民乱,政纪突出,江阴百姓感其恩德,在社学中为他画像留念。后南明朝廷调他转任广东韶州英德县主簿,因母亲病重,道路堵塞,未能成行,全家在江阴城外砂山脚下闲居。
    陈明遇委派十六人连夜出城,请阎应元出山。应元道:“若能从我则可,不然,难为主持。”众人道:“敢不惟命是听!”七月九日,阎应元带领闻风而至的江阴县祝塘乡少年六百人执械入城,途经七里庙时,在墙壁上题诗,明示誓死抗争之决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