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明代"藏兵洞" 展现古代军事奇观(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藏兵洞”不止这一个
    最令人感兴趣的是,专业人员在清理“藏兵洞”时,竟发现了当时镇守将士遗留的粮食、蔬菜。那棵依然保持原来形状、色彩的白菜和几个已经风化了的土豆,令人啧啧称奇。记者留意观察,看见这棵完全风干了的白菜,呈墨绿色,看那“个头”,原来应有七八斤重。当年,镇守将士囤积了多少粮食、蔬菜?在洞内生活了多久?官兵最后是在何种情况下撤离“藏兵洞”的?种种有趣的问题,令人猜测、遐想。
    明朝时期,北部边境久不太平。鞑靼、瓦剌贵族经常率兵南下,到中原地区掠夺人口、财物、牲畜,骚扰百姓,杀伤边民。由于他们经常在草盛马肥、粮熟秋收之际入寇,中原王朝不得不于此时调集军队对抗其骚扰。这一军事行动,也就称之为“防秋”。“防秋”耗去了历代中原政权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明代,在长城沿线的防御是70里建一城、30里修一堡。城堡之间,根据军事需要还要修建小城堡——“城障”。在明代,自横城至延绥就建有21座“城障”。在长城内侧,每隔5里还要修筑一座黄土夯筑的烽火台。与“藏兵洞”结成“攻守同盟”的红山堡,就是一个“城障”,它也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小看这个“城障”,由于有了它,又有进可攻、退可守的“藏兵洞”与之配合,鞑靼、瓦剌的军队多次入侵中原都未从这里入境。专业人员分析,红山堡及“藏兵洞”的立体防御设施,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神秘莫测的“藏兵洞”足以让入侵者胆战心惊:这里的守军可以出奇兵袭击,让掠夺“战果”得而复失;可以由地上转入地下,由公开转入隐蔽,躲在暗处进攻,让人焦头烂额、无可奈何;可以在洞内保存实力,等待援军;更可以以逸待劳,阻挡对手退路……
    记者看到的“藏兵洞”,长965米,洞内面积有3200平方米。有关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清理并开放的仅有三分之一左右。据初步考察,大峡谷南北两侧的“藏兵洞”有3公里。一位工作人员用手朝对面“土林”一指:“看见那个黑洞了吗?那里就有‘藏兵洞’!”
    水洞沟究竟有多少“藏兵洞”?“藏兵洞”里还藏有多少秘密?目前尚不得而知。我们有理由期待对它进一步的发掘、清理和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