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新论点:甲午战争中国赔款与日本经济腾飞无关(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经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主流经济学家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经济发展的转折点,中国的赔款造就了日本经济的起飞。这个观点似乎有些道理。但我认为,中国的赔款与日本经济的起飞无关,相反,它成为日本后来惨败的伏笔。
    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来看,早期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端于18世纪70年代,以英国产业革命为标志。这种传统工业化主要经过了两个阶段,一是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二是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此后,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实现了工业化,历时接近或超过一个世纪,工业化进程最长的已有200多年历史。
    相反,日本的工业化进程就被大幅度缩短了,其工业化时间没有超过50年,到20世纪80年代就完成了发达国家100多年走完的工业化。
    日本的工业化进程为什么如此快捷?其工业化究竟是靠什么支撑的?张宇燕等经济学家认为,日本迅速且顺利的工业化,是靠了来自中国的战争赔款的决定性支持的结果。
    据张宇燕先生的估算,马关赔款等于日本两年多的国民收入,“如果把中国的全部赔款加在一起,则大体相当于日本三、四年的国民收入。这意味着中国对日本的战争赔款数额之大,以至于即使日本人全都不工作,他们也能够在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过上三、四年。” (张宇燕《说服自我》)日本学者的研究表明:“通过甲午战争,日本获得了数额庞大的赔偿,如按明治二十八年(1896年)的财政收入计算,这笔赔款相当于 4年零2个月的财政收入”,“日本把这笔赔款一部分用于军备扩张和振兴工业,一部分储存到伦敦银行作为日本保有的外币,在实行着金本位的列国之间通行,成功地导入了一种新的金融制度。”(加藤佑三《东亚近代史》)
    张宇燕等先生称,甲午战争后十年内,日本的公司数量由2884家增至8895家,资本由25000万日元增至93000万日元。在甲午战争前日本的资本总额只相当于中国赔款的一半,通过侵略,一夜之间它实现了翻两番。巨额赔款并且使日本能在1897年改银本位制为金本位制,使日本的金融市场获得了国际竞争力。
    我认为,“中国的赔款造就了日本经济的起飞”这种说法缺乏证据。
    第一,我查阅的资料表明:日本从中国所取得的偿金,用于陆军扩充费为5700万日元,海军扩充费为13900万日元,临时军事费为7900 万日元,发展军舰水雷艇补充基金为3000万日元,共30500万日元,占偿金总数的85%。(石井宽治《日清战后经营》)也就是说,日本拿到中国的赔款,并没有用来发展经济,没有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更没有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而是拿它来扩军,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
    通过中日战争,日本第一次真正地尝到了发动侵略战争的甜头,更加刺激了它对外扩张的野心。于是,日本政府便大力扩张军备,为发动新的战争做准备。早在马关议和期间,日本陆军大臣山县有朋大将即提出,以“扩大利益线,称霸东洋”为目的,把师团编制加以扩大,以便作为战略单位使用。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发生后,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打败俄国远东军队的扩军计划,把师团的建制翻一番,即在原有的六个师团的基础上再增加六个师团,并迅速扩大炮兵和骑兵,使其成为能够适应近代化战争的军队。海军大臣西乡从道大将也提出了庞大的扩充海军的计划。“其目标是要在德国或法国同俄国联合起来时,用以击沉这两个国家能够联合派到东方来的舰队。”(藤村道生《日清战争》)
    将中国的赔款用于军事扩张而不是用来发展经济,导致了日本后来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难怪历史学家袁伟时如此说:甲午战争,中日双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