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围的松山城在清军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城中的官兵在外无援军的情况下只能盼望清军快点攻进城来了绝他们的余生,但清军就是围而不攻.日子一天天下去,城内的明军饿得已经开始竞相吃人肉了,看来他们在不久的将来不是被称为饿死就是被杀死.1642年(崇祯十五年,崇德七年)2月21日夜,事先与清军联系好的松山副将夏成德之子夏舒主动开城迎接清军,清兵蜂拥进城,一举占领了松山城,并俘虏了洪承畴、王廷臣、曹变蛟等人.后来明军中100多名军官(包括王廷臣、曹变蛟)、三千名士兵受到了诛杀的最高“待遇”(洪承畴除外). 松山的失守,被围了将近两年的锦州城也无力回天了.3月10日,祖大寿率部出城投降.接着,清军沿辽西走廊而下,于4月9日破塔山,4月21日破杏山.至此,明清松锦大战终于告一段落了……(只剩下宁远孤城一座和吴三桂的五万"关宁铁骑") 纵观这次足以改变中国历史的战役,明军的失败有很多原因: 1.朝廷内部意见不和,无法做到统一,如战前以陈新甲为首的速战派和以洪承畴为首的持久派之争.前线将领中也出现意见不和的现象,他们各自怀胎,无法统一听从主帅的命令.王朴的提前突围就是很好的例子. 2.朝廷无法给前线的将士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援,粮草不足,军饷不足,增援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暴露出朝廷多年来积蓄的弊端. 3.洪承畴的兵力布置上出现了致命的弱点:过于集中,虎头蛇尾,容易被敌所包围.而且战术上过分强调稳妥,不免显得保守. 4.士兵在个人素质上不是清兵的对手,这也与起用的当地辽兵民族问题上有关,归其究,还是朝廷多年来不注意辽东的民族问题. 5.明朝过时的文官制度处处约束在外征战的武将,打起仗来捉襟见肘.而且这种情况在当时来说已经是病入膏盲了,先前的萨尔浒大战、沈辽大战,还有同农民军的战斗中我们也常常见到这种现象,祖宗之法已经不可再用了! 历时两年的明清松锦大战彻底把大明推向了深渊,大明损失的不只是10多万精锐的士兵,还有那些本能挽大明于水深火热的洪承畴等名将,后来的洪承畴降清、陈新甲被杀已是题外话了,然而大明帝国离真正灭亡的日子不远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