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盘点明朝抗倭之战:中日两军伤亡比例高达1:13(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日军阵亡将领:本多重葵(龙山仓库指挥官,自杀
    朝鲜军阵亡将领:高彦伯(乱战中为救明军将领查大受而被日军击毙
    原因:经过碧蹄馆大战,日军对明军的战斗力的强大感到了极大的惊恐,12万人面对仅仅3万多明军竟然不敢出战,以至於明军仅仅百人的敢死队就可以深入日军腹地烧毁龙山仓库。
    以上就是明末第一次抗日援朝战争的几次陆战,其实还有很多战役,它们主要是海战 。
    下面开始简单介绍一下明末第二次抗日援朝战争的几次比较惨烈的战役
    五)南原保卫战:
    明军3千人,朝鲜军3千人
    主将:杨元
    副将:方时辉,郑文图等
    日军:日军第一军团和第八军团一共将近5万5千人
    军团长:小西行长,宇喜多秀家
    结果:南原失守,中朝联军除了2千人最后突围出去以外,其馀4千馀人全部阵亡。日军损失7000馀人
    原因:这是个战略上的失误,明军的兵力过於分散(本来总兵力就不到日军的一半),其他地方的明军无法也没有能力增援南原。当然明军和朝鲜军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可以用可歌可泣来形容,明军和朝鲜军在大炮没有弹药,箭石全部用完,粮食也消耗完的情况下没有一个投降,全部战死,其勇猛精神使日军深为震撼。
    (六)稷山战役:
    明军:5千人
    朝鲜政府军:2千人
    朝鲜僧兵:1千人
    中朝联军总指挥官:解生(明军将领
    副将:杨登山。塞摆等
    日军:第3军团1万4千人
    军团长:黑田长政
    副将:伊达政宗,后藤基次,林道利等
    结果:中朝联军胜利,击毙日军6千馀人,联军伤亡2千5百馀人
    原因:5千明军大部分都的当年戚继光在北方练兵留下了骨血,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3次连发火枪,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出现的连发火枪,这是日军的装备所不能比的。
    还有就是明军将领解生采取了避开日军正面而从后面打击日军的战法也令日军措手不及。
    (七)蔚山大会战:
    明军:3万6千人
    朝鲜军:近1万人
    中朝联军指挥官:杨镐(明军将领
    中朝联军副指挥官:麻贵(明军将领
    明军副将:高策,李芳春,李如梅,卢继忠,董正谊,王问,许国威等。
    朝鲜军指挥官:柳如龙
    日军:第2军团,第3军团,第6军团,第9军团,总共6万4千馀人
    军团长:加藤清正,黑田长政,小早川秀秋(小早川隆景之子),羽柴秀胜
    副将:浅野长政,浅野幸长,竹森义盛,饭田角,森本仪太夫,九鬼四郎等。
    结果:中朝联军苦战失利,明军伤亡1万1千馀人,其中阵亡7千馀人,伤4千馀人,朝鲜军伤亡近4千人,日军伤亡1万2千馀人。
    明军阵亡将领:卢继忠
    日军阵亡将领:竹森义盛,森本仪太夫
    战役过程:开始的时候明军在战场上占据优势,日军在野战能力上比明军骑兵差,在遭到了重大伤亡后日将加藤清正放弃了与明军打野战的打法,而采取了坚守城池的做法,日军边打边撤,撤退到最后一个也是最坚固的阵地:岛山,明军缺少大炮,所以久攻不下,伤亡惨重,最后连续10几天下雨,明军弹尽粮绝,被迫撤退,日军追击过程中被明军后卫部队阻击,也无法扩大战果,双方又恢复了战前的态势。
    联军失利的原因:首先一开始这次决战的时机就不成熟,当时明朝水军没有到达朝鲜,无法从海面上切断日军的补给线,而日军的援兵,粮食则源源不断的支援蔚山战场,而且当时朝鲜已经进入雨季,道路淤泥,明军的大炮没有办法运到蔚山前线战场,使得本来在兵力上已经不占优势的明军在火力上也不占绝对优势。还有就是在岛山进攻战中,明军久攻不下,将领们要求撤退到周边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而指挥官杨镐却一意孤行集中兵力强攻岛山,致使伤亡惨重,打援部队兵力不足,被日军援兵袭击了后方,致使全军败退,幸亏后卫部队十分英勇,要不后果不堪设想。
    (八)顺天郡战役:
    明军:2万馀人
    将领:刘铤
    副将:李应轼,吴宗道,吴广,王士琦等
    日军:第1军团 1万4千人左右
    军团长:小西行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