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朱元璋的明军为何常胜:军事技术领先欧洲200年(9)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大明帝国战争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四川之战,东、北两路明军均使用了大量火器。那么,明初的明军究竟装备了多少火器呢?可以参考一下1380年(洪武十三年)明政府的规定,每一个100多人的“百户”,要有十人使用火铳、20人使用刀牌、30人使用弓箭、40人使用长枪。按照这个比例,火铳占了“百户”这个明代基层军事单位武器装备总数的十分之一。通常,由若干个“百户”组成“千户所”,再由若干个“千户所”组成“卫”,卫所分驻各地(每一个卫一般有5600人、每一个千户所一般有1200人)。据史籍记录,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明军大约有121万余人,那么,理论上应该有11万左右的将士装备了火铳。然而,1380年,火铳占了“百户”武器装备总数的1/10,并不等于1392年“百户”装备的兵器比例仍旧是1/10,估计可能早已经超过了1/10。为什么?因为明军在其间的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终于有能力用枪炮进行连续射击了这件事造成的直接后果必然是在军队中增加枪炮的装备数量。 
    明军首次用枪炮进行连续射击的战斗,是发生在什么地方呢?这要从朱元璋出兵云南说起,1381年(洪武十四年),傅友德、蓝玉、沐英等将领率30万大军,从湖广、四川等地兵分两路进入云南,一路上势如破竹,迅速攻克了昆明,故元宗室梁王自杀。接着,他们又顺利攻取了大理,并设立土司等管理机构,招抚诸少数民族。云南平定之后,傅友德、蓝玉班师回朝,沐英奉命率领数万将士镇守边疆。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理应肩负重任。
    但是,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却叛服无常,与驻防明军时有冲突。沐英为了巩固统治,非常注重加强防务。他针对云南位于边陲的复杂地理环境,从楚雄至景东,平均每一百里布置一营,作好了军事斗争的准备。
    山雨欲来风满楼,当时驻防明军与地方土著“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首领思伦发的关系比较紧张。朱元璋在1387年(洪武二十年)叮嘱沐英要抓紧时间,日夜抢修工事,以防万一,尤其是金齿、楚雄、品甸以及兰苍江中道等要塞,不但要城高壕深,而且还要在四周布置粗大的排栅。他还特别交代,在每一个要塞里都要配备大量火铳,数目可以是一两千支、也可以是数千支。最后,他还要求云南制造火药的工场,连晚上也要加班生产,以备不时之需。其实,洪武年间的火器最初是由中央政府专门负责制造的,那时制造火器的机构先后有宝源局、军器局、兵仗局以及鞍辔局,同时还禁止制造火器技术的外传以及贩卖制造火药的原料,后来因为边陲未靖,战乱还时有发生,所以因时导势,允许一些边镇自行制造。
    从朱元璋的指示中可以看出,云南的明军,在某些军事据点布防时,动用了数以千计的火铳,这也是前无古人的创举。
    1386年(洪武十九年),明军与思伦发在云南景东地区爆发了冲突,并逐渐升级为大规模的激战。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正月,思伦发又开始了蓄谋已久的进攻,他的军队来到摩沙勒安营扎寨。沐英指挥命令宁正率部前往应战获胜,斩首1500人。
    思伦发吃了亏,不肯就此罢休,在3月份重新进犯,亲自带领号称“30万”的大军发动了规模宏大的进攻。边陲的军事要地定边(今云南南涧)告急,沐英反应迅速,带着3万余骑兵从云南府(今云南昆明)出发,日夜兼程,经过15天的强行军,到达前线,与思伦发对峙。战争迫在眉睫,硝烟味越来越浓。
    沐英的骑兵装备了大量火器,主要是手铳与神机箭,不过,大型火炮就比较少,原因是骑兵在强行军时不方便携带。而思伦发的军队虽然没有火器,却有100多只大象配合作战。
    战斗开始了,明将都督冯诚以300骑兵出阵挑战,思伦发则以1万人蜂拥而来应战,前面还有30只大象正阔步向前迈进。
    明军当然不会被大象吓倒,他们过去在成都有过与大象作战的经验,对付这种庞然大物是胸有成竹的。云南前卫指挥张因等50余名骑兵,在打头阵时连发弓箭,射中一只大象的左膝及胁部。乘这只大象负伤倒地之机杀死了骑在象背上的敌人,并一鼓作气,歼敌百余人,捉获一只大象而还。
    事实证明,思伦发的大象战斗力并不强,可是,两军主力在第二天正式决战时沭英仍然不敢轻敌,他将阵前的将士分为三个行列,每个行列都配备着火铳、神机箭,等到思伦发军队卷土重来时,首先由第一行发射,当第一行射击完毕,则转身退到第三行之后,重新装填弹药及箭,作好再次射击的准备;同时,第二行立即前进到原先第一行的射击位置上,继续射击。以此类推,便可以达到连续射击、用火力压制对手的目的,说白了,这其实就是叠阵。叠阵是我国古代战争常用的阵,一贯以来都是用弓弩排列成行进行轮番射击。而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已经使用过类似的战术,不过,那时候是弓弩与枪炮等冷、热兵器混合作战,而现在已经发展到全部动用火器作战了。
    思伦发没有吸取首战受挫的教训,再战时依旧驱赶着大象往前冲,那些参战的大象,全部披挂上铠甲,背上安置着由栏杆与盾牌组成的“战楼”,“战楼”之中坐着指挥步兵进攻的将领。大象的两边腰胁部还分别悬挂着两个竹筒,里面插着格斗利器短槊,可以让将领随时抽出来从上往下刺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