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济远”舰牵乱队伍问题 翻案者企图推翻的方伯谦罪名中,最后一项是“牵乱队伍”。对于此项罪名,各类翻案者的观点基本一致,即认为在方伯谦“济远”逃离战场前,北洋海军的阵形已经混乱,所以谈不上再次牵乱队伍。并举出了如《近世帝国海军史要》、《日清海战史》之类的日方史料,用其中描绘北洋海军阵形混乱的文字以作证据。 (一)北洋海军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的阵形 要考证“济远”舰有没有牵乱队伍,或者是考证北洋海军的阵形是否最初就陷入混乱,首要的前提便是讨论北洋海军采用的是何种阵形战术。 对此,在本人所作《黄海鏖兵——甲午战争中的大东沟海战》一文中已有详细论说,考虑篇幅,在此仅扼要说明。[41] 首先,北洋海军的接仗阵形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横队,也并不是以整体的横队为单位作战,实际北洋海军是以多个2舰分队作为作战的基本单位。同时参加海战的日本联合舰队,同样也并不是整体的2个纵队,本队的6艘军舰实际是分为2个3舰战术分队。 其次,北洋海军计划采取的战术实际就是自利萨海战奥地利海军采用奏效的乱战战术,即“数群攻敌,或一群分应,求乱敌阵”。[42]其大致作战样式是,将多个战术分队编列为横队,同时冲向敌方纵队,多点突破,造成混战近战局面,从而发挥鱼雷、撞角等近战武器的作用,以赢得战斗。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战前下达的3条指令,恰好符合了乱战战术的要点:1、In action,sister ships,or sub-divisions of pairs of ships,shall as far as possible remain together,and support one another in attack and defence.[43](姊妹舰或者统一小队的2艘军舰要共同行动,作战或防守时要互相配合)此条内容再次重申2舰战术分队的规则,要求分队的2艘军舰间必须保持结伴作战,以免孤军对敌。特别需要注意,这条指令并没有要求全舰队必须始终保持横队接敌队形,言下之意这场海战北洋舰队并没有考虑使用整体的队形,而是由各个2舰战术单位进行作战,但一直以来的研究者都忽视了这一点,而一味地把北洋舰队作为一个僵硬的整体横阵来看待。 2、A ruling principle should be to keep bows on to the enemy.(舰首必须始终朝向敌舰作战)根据北洋海军军舰舰首方向炮火比较猛烈的特点,采用这样的战术有利于发挥己方的优势,同时在海战炮术射击弹道比较平直的19世纪后期,通常认为舰首对敌被弹面积小,中弹几率小,如果侧面大面积暴露对敌,中弹概率就会倍增。近年有研究者抛开时代局限不管,用现代的火炮弹道曲射技术理论,评述19世纪的海战,认为当时舰首对敌中弹概率最大,则属于先设定北洋海军百无一用,而后牵强附会求证的议论。 3、All ships must,as a general rule,follow the motions of the Admiral.(所有舰必须遵循旗舰进行运动)此条是关于战场指挥的命令,要求各战术分队必须尽可能地跟随旗舰运动方向行动,共同进退,以保证己方战斗动作统一。由这里可以看到,旗舰本身的行动就是一种指挥,只要旗舰还能自由运动,就不能视为失去指挥能力。这点与日本联合舰队制定的后续舰紧随队长舰动作运动的命令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防战时旗语信号失灵的一种预先备案。 依据乱战战术,当日本联合舰队横越北洋海军阵前时,便出现了北洋海军各舰前冲,意图冲乱日军阵形的战场情况。日本军舰借助航速快、机动力高的优势加以规避,只有本队末尾的老舰“比睿”、“扶桑”,以及在外侧航行的通报舰“赤城”落伍,遭到北洋海军多个分队的追击。 此时的战场阵形,的确为“乱”,但是可以看到北洋海军各舰均在战场上作战。因为北洋海军采取的便是乱战战术,整体的横队只是其作战的起始队形。非常可惜的是,这种战术未能完全发挥,即未能“开队分击”,乱得不够也。返观意奥利萨海战的战局,奥地利海军的阵形可谓完全混乱,但那却是其战术方法。 翻案者试图以此之乱,来混同于“济远”逃跑后之乱,显然是偷换概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