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萨尔浒之战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博源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二三月间,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及附近地区大败明军4路进攻的重要反击战,是明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万历四十六年,抚顺、清河城、东州、马根丹等城堡相继失守,朝野震动。明廷遂调集兵将向后金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四十七年二月,各路兵马先后抵达辽东,计有8.8万余人,加上叶赫军一部与陈兵鸭绿江的朝鲜军队1.3万余人,共约11万人,号称47万。明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等,共同商定方略:以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为目标,分进合击,4路会攻,企图一举歼敌。具体部署为:总兵马林率所部及叶赫兵共约1.5万人,出开原(今属辽宁)经三岔儿堡(今辽宁抚顺市北),入浑河上游地区,从北面进攻,称北路军;总兵杜松率兵约3万人担任主攻,由沈阳(今属辽宁)出抚顺关(今辽宁抚顺东)入苏子河谷,由西面进攻,称西路军;总兵李如柏率兵约2.5万人,经清河堡(今辽宁本溪县北清河城)、鸦鹘关(今辽宁新宾西南三道关),由西南面进攻,称南路军;总兵刘綖率兵1万余,会合朝鲜军队共约2万余人,经宽甸(今属辽宁)沿董家江(今吉林浑江)北上,由东南面进攻,称东路军。另有机动部队保障后方交通。杨镐坐镇沈阳指挥。原拟二十一日出兵,十六日天降大雪,复改为二十五日。同时,限令明军4路兵马于三月初二日会攻赫图阿拉。杨镐自以为大军会攻,胜利在握,在出师前的二十四日,竟愚蠢至极,派人向后金下战书。无异于将进军日期通知敌方。努尔哈赤多次攻明得手,判定明军必有大举,早已加紧攻防准备。努尔哈赤得到明军分路来攻的消息之后,准确判断杜松等为主力,遂采取“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集中兵力、逐路击破的作战方针。据此,他将10万兵力集结于赫图阿拉附近,准备迎战。这次战役大致经过3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萨尔浒、吉林崖一带作战。西路军于二月二十九日,出抚顺关急进,三月初一抵达萨尔浒。杜松分所部为二,以主力驻扎萨尔浒山,自率万人渡河进攻吉林崖。时吉林崖只有数百名后金兵防守,地势险峻,设施坚固。杜松率队数攻不下。努尔哈赤急命大贝勒代善、四贝勒皇太极等率2旗兵增援吉林崖;自己亲率6旗兵约4.5万人进攻萨尔浒一带杜松军主力。三月二日,两军在萨尔浒交战。至午时,天色阴晦、咫尺难辨。明军以火把照明,进行炮击,但杀伤甚微。后金兵则利用明军的火把,由暗击明,集矢而射,多数命中。努尔哈赤趁机以优势兵力发动强攻,并在大雾掩护下,越过堑壕,拔掉栅栏,攻入明军营垒。杜松军主力死伤甚众,无力反击,四散溃败,萨尔浒大营瓦解。正在吉林崖作战的明军,闻大营已失,军心动摇。杜松督队力战,被后金兵团团围困,最后中矢,落马而死。部将王宣、赵梦麟等相继阵亡,士卒死亡1万余人。明军西路主力被歼,南北两路形孤势单,处境极为不利。
    第二阶段,在尚间崖、斐芬山一带的作战。努尔哈赤歼灭西路军,转兵北上,集中力量对付北路军。北路马林军于三月二日夜,抵达尚间崖(今辽宁抚顺县哈达附近)一带,闻杜松败亡,不敢前进,将部队分驻3处:一部西向进驻斡珲鄂谟(今辽宁抚顺大伙房水库);一部趋东南,扎营斐芬山;自率主力驻尚间崖,命军环营挖掘3层壕沟,置火器于壕外,以骑兵继后,作就地防御。三日晨,努尔哈赤集合兵力直向尚间崖逼来。他根据马林军分扎三地的特点,分兵两路:一由四贝勒皇太极率领,直冲斡珲鄂谟;一由自己亲率主力,由大贝勒代善为先锋直逼尚间崖。当天双方接战。后金先在尚间崖击败马林主力,继而在斐芬山全歼该地明军。北路军至此全军履没。
    第三阶段,在阿布达里冈、富察一带作战。刘綖所率领的东路军,于二月二十五日,由宽甸出发。由于沿途山路崎岖,加之努尔哈赤在沿途设置三道路障,分兵阻险,进军十分艰难。直到三月初四日,才进至富察(今辽宁宽甸东北)一带。因不知西路、北路失利,刘綖仍按原定计划行进。努尔哈赤击败北路马林军以后,立即移兵南下。一面令主力在阿布达里冈(赫图阿拉南)设伏以待;一面诈称杜松军已逼近赫图阿拉,要刘綖速进,以诱其入伏。刘綖不明虚实,当即下令轻装急进,于三月五日到达阿布达里冈。后金伏兵突然而起,刘綖中箭身亡,部队大部被歼。余者撤至富察,又遭到努尔哈赤挥兵扑灭。
    南路军从三月一日出鸦鹘关,迟迟不进,逗留观望。杨镐坐镇沈阳,掌握着一支机动部队,对3路明军未作任何策应。及杜松、马林两路战败,他才慌忙调李如柏回师。李如柏回撤途中自相践踏,死伤千人。明朝l0余万大军终以惨败告终。
    点评:此战,努尔哈赤充分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作战中集中兵力,连续作战,速战速决,各个击破,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军失败的原因,一是对后金军的作战能力估计不足,情况不明,料敌不确,筹划不周,准备不充分,因而分进不仅未能达成合击,反遭各个击破。二是主力突出冒进,孤 军深入,陷入重围,全军覆没,并使南北两路也陷入力单势孤的危境,为后金从容转移兵力,依次各个歼击造成了有利战机。三是杨镐掌握的机动部队置于辽阳,远离前线,既不能及时策应前队,也不能掩护败退。加上杨镐远处后方,对战况盲无所知,前线又无人统一指挥和协调各军行动,其失败是必然的。另外,明军作战意图事先泄露,使后金预有准备,也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反观努尔哈赤在作战指挥上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是十分成功的,首先,及时探明敌情,适时判明对方进攻的主次方向,正确决定首先反击对其威胁最大而又孤立突出的杜松军,形成对明军各路的中间突破。其次,善于集中使用兵力,除以一部扼守要点外,八旗主力始终集中使用于一个方向上,从而在总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能使每战形成局部优势,保证战斗的胜利。再次,能发挥其骑兵快速机动的特长,及时迅速转移兵力,既弥补了兵力不足,又使明军猝不及防。另外,努尔哈赤善于用间行诈,也是取胜的重要原因。此战,是明与后金辽东战争中关键性的一战。后金在5天之内,连破3路明军,歼敌约5万人,缴获大量驼马、甲杖和炮车等,此战的胜利,不但使后金军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从此夺得辽东战场的主动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