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悍然推动“以台湾名义入联”,这是台湾“法理独立”的重要步骤。香港大公报11日刊登王基文文章指出,台湾与大陆一水之隔,历史渊源悠久人民骨肉相亲,今天台湾人就是从前大陆人,台湾的开发与繁荣离不开大陆移民的艰苦奋斗。两岸史地渊源显示,自古以来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文并从历史文物指出,乾隆《坤舆全图》铁证史上“一中”。 如下是该文摘要: 两岸骨肉相亲 陈水扁冒天下之大不韪挑衅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奉行“一个中国”之第2758号决议,悍然推动以“台湾名义”申请成为联合国“新会员国”,这是“台湾法理独立”的重要步骤,进一步触犯《反分裂国家法》底线,令台海与亚太地区和平面临严重威胁。 陈水扁“副幕僚长”陈其通则在记者会上声称:“台湾也从未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历史的事实,也是现状。”他公然篡改历史,否认自古以来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事实上,台湾与大陆,一水之隔,历史渊源悠久,人民骨肉相亲,今天台湾人,就是从前大陆人,台湾的开发与繁荣,离不开大陆移民的艰苦奋斗。两岸史地渊源显示,自古以来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法国入华耶稣会士蒋友仁绘《坤舆全图》 兹以清乾隆《坤舆全图》为例,足以证实在历史上台湾的确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清乾隆巨幅《坤舆全图》,为乾隆皇帝钦命绘制,属国家级官方舆图,于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成图,系极精致绢本彩绘世界全图,共二轴,作者为法国传教士蒋友仁。 蒋氏绘乾隆《坤舆全图》,采用球状投影法,将东西两半球绘于一幅绢本上。东半球绘入亚洲、欧洲、非洲、澳洲;西半球绘上美洲。东西两半球的四周绘有天文图十九幅,浑天仪一架,于图幅的上下左右,填注长短图说三十六处,所用图例达十七种之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此图初绘成图于乾隆二十五年,在是年八月乾隆五十岁寿诞之前呈献,以祝贺圣寿。蒋氏重绘《坤舆全图》,于乾隆三十二年成图,重绘历经七年之久,可见他绘制《坤舆全图》过程非常严谨。他参考了中外绘制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此图涵盖了自16世纪至18世纪50年代的东西方地理调查和地理发现的各项重要成果,内容十分丰富,是当时最新的世界地图,堪称中国和世界制图史上集大成杰作。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本图为清同治三年(1864年)武昌湖北官书局编制,为《皇朝直省府厅州县全图》套图中的一幅。76宽70高。本图的地方行政区划以同治元年(1862年)为断,此时台湾尚未被割让,属福建省。 本图为清末编制的无经纬网但较为准确的传统画方地图集,采用计里画方方法编绘,每方百里;地貌用三角山形符号表示。描绘福建全省、澎湖列岛和台湾岛西部的山川、湖泊、海岸之地理环境,用不同符号标志府、州、厅、县位置,凡主要的村镇、关塞亦详尽表示。文字注记四境接界的州县。附图说,记述本省统辖府、直隶州、厅、散州、县的数目,盛会福州府在京师顺天府(北京)的方位、距离、里程;省内各府、州的方位及至省城的里程。 坤舆全图证“一中” 蒋友仁,1715年10月8日生于法国奥塘(Autun),1737年加入耶稣会,精通天文、地理和历法诸学,于乾隆九年抵澳门,经钦天监监正戴进贤推荐奉召进京。入京后,埋头学习满、汉语言文化、孔孟经典、哲学、历史等中国传统文化,1747年才委令他办事。他不仅精于建筑设计,而且又熟谙铸造技术。他还曾译过《书经》、《孟子》,译拉丁文《书经》十分审慎,其了解汉文之深,与译笔之忠实,远出以前各译本之上。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乾隆对蒋友仁所绘地图和图说表示称赞,并就天文学问题和地理学问题,进行了长时间垂问。乾隆在大庭广众面前对这巨幅地图大加褒奖。蒋图图说中,首次向中国人介绍了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说,并介绍了刻卜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和最新的欧洲天文学新成果。总之,蒋图集中反映了中国与西方国家测量地图的最新成就,也是继承东西方地图事业的最优秀代表者。他还参与了《乾隆十三排图》的绘制工作。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法国入华耶稣会士蒋友仁(Michel Benoist,1744年入华,1774年卒于北京)绘《坤舆全图》,有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东北诸岛与琉球诸岛图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和硕庄亲王允禄等奏审核鉴评蒋友仁新绘《坤舆全图》摺 有力反驳“独派”谬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蒋氏绘制乾隆《坤舆全图》,用桔黄、蓝、青、绿、红五色标划区域,例如,中国着桔黄色,日本、印度涂绿色,意大利、法国上蓝色,亚乌里国画青色,野地、世巴土国绘红色等,国界清晰,领土主权明确。他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列屿在内)和中国大陆均涂上桔黄色(或称黄中带浅红),明确标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列屿在内)属于中国版图。他在台湾本岛填涂台湾府字样,和福州府、兴化府、泉州府、漳州府一同标示为归于福建省管辖。总之,十分清楚地指出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实,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清朝即已统一了台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蒋氏乾隆《坤舆全图》的标示,只是如实反映了客观事实。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本图题为《台湾省地图》,高78,宽53,绘制者赵忠全、刘中。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1954年10月第一版,1955年1月第三次印刷。 其完整表达了省域行政范围,包括各离岛的领域。由此,岛上各县、市区划,也作了明显的区分。钓鱼岛问题当时还未显现,所以图上没有标到。图上标今称“绿岛”为“火烧岛”,说明上世纪50年代人们多以此称,而“绿岛”的名字虽然原以有之,张扬却是与那支著名的歌曲有关系的。 本图最有价值处不是那句口号(“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而是对岛上物产的标绘,即使在今天,岛上石梯产金,台东产铜,也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关于岛上的资源分布,本图给出了18种图示,如台南地区历来盛产水果,当时的图上就标着高雄上下这一带出产香蕉、“凤梨”、甘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它不但说明了当时台湾经济发展是以农业为主的,工业刚刚起步;也说明那个年月大陆对台湾的认识。 蒋氏乾隆《坤舆全图》,有力反驳了“台独”分子关于“台湾也从未是中国的一部分”之谬论。此图,不仅现实意义巨大,历史价值亦极显著。蒋氏绘成此图后,将其法文图寄回法国出版,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西方各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或中国沿海图,相继沿袭蒋图画法,明确载入台湾和钓鱼岛列屿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清乾隆《坤舆全图》全图和东亚部分之彩色影印图,乾隆于奏折上谕批等影印本,笔者均已搜集在手,是研究此图不可缺者,但限于篇幅,未能向读者展示。(注:此句为报纸原文,后续页面有彩色坤舆图展示)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中国及亚洲部分) 《坤舆万国全图》即世界地图,是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所时编绘的。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由宫中太监摹绘,原作6幅屏条,后缀连为一图。再后又重新装裱为横幅,遂成纵192厘米、横380.2厘米的整幅世界地图。该地图原图已佚,今内地所存的明代遗物仅有两幅:其一为刻本,名《两仪玄览图》,今藏辽宁省博物馆;其二为彩色摹绘本《坤舆万国全图》,即南京博物院珍藏的这幅。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利玛窦以当时的西洋世界地图为蓝本绘制此图,并使中国位于图的中央,顺应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它是我国最初刊行的世界地图,此后中国绘制的世界地图,一直沿用这种图式。《坤舆万国全图》以地球为一圆球,把东、西方两个已知世界汇编在同一幅地图上,引进了南极洲、南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地理概念,并且第一次在中文地图上,使用了赤道、回归线(图中称“昼长线”、“昼短线”)、极圈、南极、北极等名词,又以赤道、回归线、极圈分地球为5个气候带,把地球纬度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标示于图上。 据说利玛窦原图用5种色彩渲染五大洲,但摹绘本大体上只用了三色,南北美洲和南极洲,染以淡淡的粉红色,亚洲呈现淡淡的土黄色,欧洲和非洲近乎白色,少数几个岛屿的边缘,晕以朱红色。海洋以深绿色绘出密密层层的水波。各大洋中还绘有16世纪不同类型的帆船(商船)9艘,且各不相同。在各个海域中,又绘有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15种。南极大陆也绘有陆上动物8种,有犀牛、大象、狮子、鸵鸟、恐龙等等。《坤舆万国全图》所附的小图,是对大图的一系列补充。南北两半球图,目的是阐明地球说;九重天图是说明宇宙的结构;天地仪图是说明“天包地外”、“地处天中”的天地概念;中气图所表示的,是在一个颊圆上画节气线的方法;量大尺图,又称看北极法,用以测定地理纬度。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欧洲和非洲部分) 副文一篇,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立场:《坤舆万国全图》见证了清朝时期可悲的倒退 明朝时期利玛窦在中国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之摹本的发现,足以证明当时明朝已经知道了全世界地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人,1581年以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中国,他在世的时候明朝还没有灭亡,他辞世时清朝还没有入关,所以他是在明朝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而且根据这副图的注解,也能证明中国在明朝甚至以前的时期里就已经了解包括南美洲在内的许多地方。 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其中南美洲的一段注文称:“南亚墨利加今分为五邦,一曰孛露,以孛露河为名;二曰金加西蜡,以所产金银之甚多为名;三曰坡巴牙那,以大郡为名;四曰智里,古名;五曰伯西儿,即中国所谓苏木也;……。”另一段注文称:“伯西尔此古苏木,……。”这证明远在明朝甚至以前的时期,中国就曾经有人到达过南美,并给其中一个地方起名为“苏木”。同时也证明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参考了注有“苏木”的中国地图,而且时间还很久远,否则不会以“古苏木”为注解,而仅以“苏木”即可。 而同时期明朝地理学家的一系列著作也说明,当时明朝的知识分子已经看到了《坤舆万国全图》,并且知道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意大利、法国等西方国家的具体位置。与利玛窦同时期的明末著名理学家章潢(1527-1608)编辑的《图书编》收录有《舆地山海全图》和《舆地图》;明末学者冯应京(1555-1606)编著的《月令广义》收入了一幅《山海舆地全图》;明末学者潘光祖(生平不详)编辑的《汇辑舆图备考》录入两幅《缠度图》等等。 《舆地山海全图》、《舆地图》、《山海舆地全图》、《缠度图》这些明代“世界地图”里包括五大洲在内的许多地理名称有采用了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的痕迹,但却在地理图形和观念上又和利玛窦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有所区别。由此可见,当时中西地理学家有曾过相互参考、相互参照的交流。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北美洲部分)注意阿拉斯加部分,在西方,是在1741年6月,由丹麦探险家Vitus Bering率领一批俄国水手发现了阿拉斯加大陆。但在这副绘制于明代1608年的地图,就已经提前130多年绘出了阿拉斯加地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综上所述,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早在明朝就知道全世界的地图无疑,而且对西洋各国的地理位置是熟悉的。史学家在对《坤舆万国全图》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其许多地方比西方同时期地图更为准确,其中阿拉斯加的地图与现代地图最为接近。可见,那时候利玛窦在中国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时是用了许多中国的独立发现。所以,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是“中西方”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而成的,从而证明就“地理发现”的成果——“世界地图的绘制”而言,当时中国并不落后于西方,甚至还有许多独到之处。 但自清朝入关以后,就怪事连连,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张廷玉所编的《明史》中虽然录有“意大里亚”、“佛郎机”、“和兰”和“吕宋”等四个与欧洲国家有关的名称,但也只知在“大西洋”中。后来经过礼部官员“查证”,“《会典》止有‘西洋琐里国’无‘大西洋’”的记载,因而这个“大西洋”的信息最后变成 “荒渺莫考”,或“其真伪不可考”了。 至于“佛郎机”一名,在清朝的史籍和各类著作中,竟然包含三个国家和一种武器四种含意。由于清朝长期分辨不清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因而一律把它们通称为“佛郎机”。后来又添了葡萄牙人所使用的“大炮”一意。在法国来华后,由于“法兰西”与“佛郎机”读音相近,法国一度也被称为“佛郎机”。以至于来华几百年的葡萄牙人也只好按照地名被称为“澳门夷”了。所有来华的欧洲人因而有时也被笼统地称为“西洋澳夷”。 明朝已经具备的知识,在清朝居然成为了“荒渺莫考”的传说,而真正货真价实“荒渺莫考的传说”却变成了清朝时人们信奉的知识——荷兰、佛兰西、英圭黎、干丝腊诸国,尚有国可考,但大西洋、小西洋,又是何国何处?《大清一统志》于乾隆八年(1743年)成书,书中所论西洋,一塌糊涂,认定西洋国可在印度洋附近,也可在西南大海中,佛郎机、荷兰与苏门答腊、爪哇相邻。四十五年后,即乾隆五十四年,和珅等奉旨编修的《钦定大清一统志》完成,外国都被列为朝贡国,西方国家就有荷兰、西洋、俄罗斯、西洋锁里、佛郎机等,地理方位、人文制度,一样的混乱模糊。明朝时期,利玛窦、艾儒略、徐光启、杨廷筠的努力真可谓全白费了。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纪晓岚等校订《清朝文献通考》、《四夷考》中还在批判《职方外记》“所言未免夸张”,五洲之说“语涉诞诳”。更有甚者,时人平步青忿忿不平,认为明人甘受利玛窦之流奸佞小人的侮慢蒙骗而不自觉,认为利玛窦将欧洲译为“欧罗巴”,用字就有夸大之嫌,而将亚洲译为“亚细亚”,用心更为险恶,“亚”者,有“次”、“丑”、“细”、“微”等意,可见《尔雅》、《说文》等,这分明是在侮辱国人……(真不知道电视上成天吹捧纪晓岚是为了什么?)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南美洲部分) 鸦片战争失败了的时候,道光皇帝才想起让人打听清楚英国到底在什么地方。可明朝时期的《坤舆万国全图》其中清楚地标明了英国的所在位置与远来中国的航线。受道光皇帝旨意去询问鸦片战争中被俘的英国士兵有关中国与英国和俄罗斯距离远近的姚莹发现,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已经将海陆诸国何者接壤、孰为东西、相距远近等标示得已经非常清楚。 道光时期都已经是如此这般的惨相了,可到了清朝光绪年间却还闹了笑话…… 当时的权臣徐桐,历任礼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上书房总师傅,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体荣阁大学士,与军机大臣会商一切事宜。此人将“算学”斥为“洋鬼子的学问”而不值一顾,《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辑古算经》、《数书九章》、《测圆海镜》、《日用算法》、《杨辉算法》、《数书九章》等等在这位权臣眼里也许连垃圾都不如,或许他根本就不知道。他决不相信”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存在”,是英、法胡谄出来的国名,目的是用虚假的国名在谈判桌上来冒领更多的好处,是英国和法国贪得无厌的表现…… 从明朝灭亡的前一年1643年来看,即便是处于科技革命前夜的西方,其科技发展还很不明朗,牛顿和莱布尼兹还没有出生,波义耳和帕斯卡不过是毛孩子,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笛卡尔因为躲避教会的势力而移居荷兰隐姓埋名20年。 而当时明朝的科技代表人物徐光启则出任东阁大学士和文渊阁大学士,位极人臣,是相当不错的发展环境。明朝崇祯皇帝在时局十分艰危的年月里,不惜动用国家力量推动“西学东渐”,大力推崇吸收西学,提倡发展科技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明朝时期也是一个翻译西方典籍的高潮,共有7000余册西方典籍被引入中国,这些书目里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