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明初对北元军事策略转变:从战略进攻到战略防御(4)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关于这次战役的过程,当时的史料遮遮掩掩,但后来的史家已有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言,仅以《明史》中的简略内容作管中窥豹式的了解。《徐达传》:“五年复大发兵征扩廓。达以征虏大将军出中道,擢副将军李文忠出东道,征西将军冯胜出西道,各将五万骑出塞。达遣都督蓝玉击败扩廓于土刺河。扩廓与贺宗哲合兵力拒,达战不利,死者数万人。帝以达功大,弗问也。”《扩廓帖木尔传》:“逾年,太祖复遣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征西将军冯胜将十五万众,分道出塞取扩廓。大将军至岭北,与扩廓遇,大败,死者数万人。刘基尝言与太祖曰:’扩廓未可轻也。’至是帝思其言,谓晋王曰:’吾用兵未尝败北。今诸将自请深入,败于和林,轻信无谋,致多杀士卒,不可不戒。’扩廓复攻雁门,命诸将严为之备,自是明军希出塞矣。” 
    针对扩廓帖木儿的岭北之战原本不是朱元璋所极力主张的,更不会深入沙漠去打击元宗室,但既然遭到了严重失败,他除了懊悔之外,还要在战略方针上进行大的变动。“按此和林之偏师也,我军鲜利,高皇盖数悔之。”所谓后悔的补救措施,在当时条件下也只能“敛兵守塞”,他长期以来对用和平手段降服北元藉以希望,最多只是凭借武力进行威慑,希望其对明朝朝贡,但现在只能从对历史的缅怀中感慨。“胡人为中国患自古有之。以汉高祖之威,总三十万众犹困于白登。文景守成,因置而不较。虽数被侵扰,但逐之而已。及至武帝,以雄才大略,欲雪白登之耻,发兵致讨,威服边陲,凡五出塞而后匈奴始服。虽疲劳中国而匈奴自此弱而不振,其功亦岂少哉!”
    最后,再回来看《剑桥中国明代史》对岭北之战重要性的评价。它从军事和外交两个角度给予了解释,引文如下:
    “1372年虽然不是明代历史上最有戏剧性的转折的一年,但是确切地说,它标志着王朝建立时期军事阶段的结束。在北方边境上尤其如此在1372年的战败以前,朱元璋似乎要进而征服整个元帝国,其中包括长城以北的大草原和沙漠地带。1372年以后,明王朝对内蒙古主要是在其变化不大的边境取守势,而以新整修的长城为依托。中国人的优势火器技术使得明朝永远地利刃在手--至少在防守方面是这样--来对付还在拘守13世纪骑兵战术的蒙古军队。在长城的北面,边境防御体系还辅之以境外的戍卫部队和外交活动:这两者都是为了防止蒙古人结咸敌对的联盟。”
    明朝是否是依托长城和优势火器技术频繁击败蒙古军队,对此尚可争议,但作者认为朱元璋将征服之地要扩大到长城之北的草原和沙漠,实在是错估了形势。在笔者看来,一些中外史学家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误下结论,一是没有用史料进行严格分析和证明,而是在通史类的著作中草率结论;二是没有求证朱元璋征战中,政治目的和军事手段间的差别,三是在军事手段中,没能看出防御反击和积极防御与战略进攻之间的差别。这些问题正是笔者想要解决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