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从收买人心到大开杀戒:张献忠大西政权的兴衰(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春秋中文社区 佚名 参加讨论

    
    大西政权是张献忠起义军建立的政权。张献忠是陕西人,起义后自号西营八大王。(姚雪垠先生小说《李自成》认为张献忠乡土观念强所以部下称西营)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由安徽入湖广,直取省会武昌。攻破武昌后处死楚王朱华奎。这年他在武昌将称号改为大西王,改湖广会城为京城。铸西王之宝印,改武昌府为天授府,改江夏县为上江县。大西中央设六部、五军都督府、京城设五城兵马司。以楚王府为西王府,宫前树起两面大旗,上书“天与人归,招贤纳士”。武昌城九城门也树两大旗,上书“天下安静,威镇八方”。
    由于各级政权建立了起来,需要许多知识分子。张献忠为了争取他们为农民政权服务,曾经一再举行开科取士。如在武昌派监军李时华主持考试,录取了二十人为进士,授州县印官(即正官);四十八人为廪膳生,授府州县佐。六十岁的汉阳人陈珏还中了状元。参加考试的士子相当踊跃。
    张献忠还将楚王府的金银散发给饥民,同时扩大自己的军队。经过张献忠的系列安抚及整饬,武汉三镇秩序井然,开始恢复生机。湖广布政司中共有21人州县归附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但张献忠并没有在武昌呆多久,此时李自成也在襄阳称王,与张献忠的矛盾加剧,同时左良玉也准备进攻武昌,张献忠便离开武昌向南进攻,进入湖南,武昌不久便被左良玉攻占。此时的大西政权影响力还相当有限,政权规模也不大。
    旧史籍中,关于张献忠占领武昌后的记载,多有诬蔑不实之辞。如《绥寇纪略》说大西军破城之后,将“男子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录为兵,余连项就戮,贼持刀者腕为脱,乃佯开汉阳门纵之去,门逼水,人嚣呼蹈籍,铁骑围而蹙之江中,自鹦鹉洲达于道士洑,浮胔蚁动,水几不流逾月,人脂厚累寸,鱼鳖不可食”,简直描绘得惨绝人寰。可是,吴伟业在同书的另一个地方却不得不承认:“初,献忠踞武昌,有大志,故于属城不甚残杀。尝题诗黄鹤楼,令其下属和。诈收人心,发金以赈武昌,汉阳难民。”《蜀碧》卷三也说:“献初破武昌,有大志,不甚残杀。”这些话倒是多少透露了一点当时的实际情况。
    离开武昌后大西军向南进攻,首先攻下咸宁、蒲圻,八月攻下湖南岳州,八月二十五日攻下长沙,明宗室吉王与惠王逃往衡州。张献忠追到衡州,桂王、吉王与惠王逃窜,张献忠便分兵略地,占领湘赣大部。农民军取得重大胜利是与人民的支持有联系的,张献忠在长沙的檄文就说:“所属州县士民照常乐业,钱粮三年免征。”并将杨嗣昌的家产“房屋尽行烧毁。霸占土田,查还小民”。在衡州“不戮一人”,在常德“不妄杀人,唯宗室无得免者”于是出现了诸如“献忠自湘潭山中拔营向萍乡,士民牛酒迎贼路相属”,“袁州士民俱书‘顺天救民’字于门,造册迎贼”,“峡江邑人执知县以待贼”等情况。
    但湘赣也不适宜大西军立足,向东南进军也不容易,在桐城就投奔张献忠的汪兆龄建议“江南未可图”“必先得蜀以为根本”“根本既固,然后北伐,四征天下,不足定也”张献忠采纳了这条建议。
    明末的四川正是贪官污吏横行的世界,有史料称:又甚至贪官、污吏、学霸、势绅、市棍、土豪、衙蠹、宦仆,猫鼠固结,鱼肉善良,倾人之家,破人之产,鬻人之子,骗人之财,坏人之功名,害人之性命,淫占人之妻女,拆散人之婚姻。绅矜棍蠹,莫不万亩千楹更锦衣而玉食;乡农佣贩,惟有佃田租屋且啼饥以号寒。又其最甚者,或父子相夷,或兄弟相害,或朋友相杀,或夫妇相伤,或亲戚相残,或宗族相贼。以至积愤不平,抑冤难诉,撼天沮地,泣鬼愁神。怨气结为氛畛,乐土转为恶域。”四川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人民掀起了遍布全川的“除五蠹”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崇祯十六年十二月,张献忠向川东门户夔州进发,部队号称六十万。由于明军川东的力量薄弱,大西军轻易攻下万县,四月又从万县出发,以“澄清川狱”为号召直指重庆,六月破重庆,杀明瑞王朱常浩及明朝四川巡抚陈士奇等。七月初四大西军从重庆进攻成都,一路上先行招降牌招降各地,不降才发兵进攻。把顽抗的明军士兵剁去一只手,让他们通告全川各州县:“但能杀王府官吏,封府库以待,则秋毫无犯。由是所至官民自乱,无不破竹下者。”
    大西军进展神速,八月已经到达成都,此时成都已经得到北京被李自成攻破的消息,人心浮动“兵懈城守,民怀去志,多携家口辎重日夜出奔,内外一空。其守兵潜遁者,亦以万计”蜀王朱至澎与新任四川巡抚龙文光束手无策,甚至想出了决都江堰以固城防的主意,八月七日张献忠开始攻城,用火药炸开城墙攻入成都,蜀王自杀,很多明朝高级官员被杀,张献忠派兵四出,占领四川大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