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叹哉!贰臣祖大寿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铁血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旁边,有一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里面收藏的中国文物相当丰富,其中在一个稍微偏僻的展馆里,可以看到一座完整的明墓坐落在里面,一张石供桌、两个石坊、一对石人、一对石虎,一个高高拱起的坟丘,让人仿佛置身于野外的墓地,据介绍这就是名列《清史·贰臣传》甲等的名将祖大寿的陵墓。
    祖大寿,字复宇,辽东人,吴三桂的舅舅。据《祖氏家谱》记载,祖大寿不但跟祖冲之是同宗,还是晋朝名将祖逖(就是闻鸡起舞的那位)的后代。在明末清初,提起祖大寿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袁崇焕威震辽东之时,祖大寿是其帐下四猛之一(赵率教、何可纲、祖大寿、满桂),参加了宁远保卫战、宁锦大捷等重大战役,为大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崇祯二年(1629年)的北京保卫战中,他亲见自己的主帅在御前被捕下狱,惊怒交集之下领兵毁山海关回奔锦州,可是袁崇焕的一纸书信又把他招了回来,解了后金之围。在关宁铁骑中,他是营救袁崇焕最积极的,曾请求献出祖荫和官职换取袁督师性命。但袁崇焕最终还是被他舍身保卫的人千刀万剐了。袁崇焕死后,祖大寿力守大凌河、宁远、锦州达十三年之久,令皇太极吃了多次败仗,成为明王朝抗清的中流砥柱。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崇祯四年(1631年),祖大寿奉辽东经略孙承宗之命镇守大凌河,着手重修残破的城墙。八月,城才修了一半,后金国主皇太极,率倾国之师包围了大凌河城。八旗军在城外连挖四圈深七尺的壕沟,壕沟之间建起垛墙,高一丈有余,筑垒营盘45座,方圆50华里,把大凌河城围成铁桶一般。皇太极驻扎城南山冈,把大炮对准通往锦州的大道,堵截明朝援军。开始时,明朝还派了不少援兵,都让皇太极给击败,损失了三十多员战将,此后再也不敢派兵增援。祖大寿几次突围不成,只能闭城坚守。皇太极不断地送信劝降,他都不予理睬。坚守了三个月,城内粮食告罄,开始杀马吃,马杀完了,平民百姓大批饿毙,活人强食死人肉,拿人骨当柴火,“炊骨析骸,古所没有”,最后杀老弱兵丁而食。无论如何,城是没法再守下去了,于是祖大寿长叹一声:“人生岂有不死之理?但为国为家为身,三者并重。今既尽忠报国,惟惜此身命。”
    十一月二十一日清晨,大凌河城门大开,祖大寿令两名军士押何可纲出城,于后金营前示众。二人声称,这是唯一拒绝归顺的明将,奉命斩于大汗之前。何可纲神色不变,不出一言,含笑而死。其尸首被拖入城门后,城中饥民竟一拥而上,争割其肉。
    祖大寿与皇太极在城外设坛对天地盟誓。誓词曰:“凡此归降将士,如诳诱诛戮,及得其户口之后,复离析其妻子,分散其财物牲畜天地降谴,夺吾纪算。若归降将士,怀欺挟诈,或逃或叛,有异心者,天地亦降之谴,夺其纪算。”双方盟誓完毕,祖大寿遂正式献城投降。城中原有3万人,被围82天后,只剩下11682人了。
    皇太极为示恩宠,赏赐祖大寿自己亲用的狐皮帽子、貂皮袍子、金玲珑皮腰带、白马、雕鞍等等。祖大寿向皇太极献计说,趁外地明军还不知道他投降,他愿意带一支兵马去锦州,在城里当内应,这样清军久攻不下的锦州要塞便唾手可得。皇太极听得满心欢喜立刻同意。但祖大寿一进了锦州城,便把与皇太极的盟誓置之脑后,抵抗起清军来了。即便如此,皇太极仍旧为了收服祖大寿而努力,他先派人软禁祖大寿的族人,但待遇相当优厚。起用祖大寿的旧部担任汉人“承政”(尚书),其中包括祖大寿的儿子祖泽洪,过房侄儿祖泽润、养子祖可法等等。这些措施都不见效,皇太极恼羞成怒,两次御驾亲征攻打锦州、宁远,都无功而返。
    直到崇祯十四(1641年)年四月,清兵再次倾国而来包围锦州城。这一次整整围了一年,祖大寿手下的明军,一半是辽人,另一半是蒙古人,城内粮食充足,锦州城墙高大。但蒙古将士首先动摇,他们驻守在外城,看到清军阵营严整,都很吃惊,有的在城墙上向下面的清军巡逻哨兵喊话:“你们围困有何用处?我城中积粮可支二、三年,即使围困,岂可得锦州?”清军士兵回答:“不管二、三年,你们即使有四年之粮,到第五年,还吃什么?” 蒙古士兵听了此话,知清军志在必得,十分惊恐。于是蒙古将领诺木齐、吴巴什等献出外城,这个好消息飞报盛京,皇太极大喜,派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率所部汉军增援锦州外围,明朝则派镇压李自成有功的总督洪承畴率十三万兵马来救锦州。得知消息,重病中的皇太极立刻亲赴前线,率三千精锐昼夜不停的赶奔锦州,路上行军太急,鼻子流血不止,他就用一个碗接着,连续奔行六天到得前线,指挥击溃洪承畴的援军,并夺得明朝储备的粮食12堆。祖大寿粮尽援绝,城中又开始人吃人,只好再次投降。
    这次皇太极连立坛盟誓都不要了,也不再信任祖大寿,但还是封祖大寿为汉军正黄旗总兵,希望他能够为己效力,可直到顺治十三年(1656年)病逝,除了给自己的外甥吴三桂写过一封没起作用的劝降信,史书上不再有关于祖大寿的记载。比起替清军平定江南的洪承畴,绞杀永历皇帝的吴三桂,祖大寿也算得上对得起自己的一代名将的名声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对于满清来说,祖大寿不但是一个沾满八旗将士鲜血的刽子手,还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反复小人,然而满清非但既往不咎,还允许他不再出战,恩养以终天年。得人心者得天下,在拉扰人心上大清趄确是棋高一着。相比崇祯皇帝,临死还丢下一句:“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犹不知内省。其实崇祯手下人才众多,孙承宗、袁崇焕、祖大寿,包括洪承畴、吴三桂,这些人都是很有才干的。如果崇祯能够合理使用,支撑甚至扭转局面都是有可能的,奈何崇祯帝“心硬、耳软、多疑、轻杀”,既缺乏知人之明,又刚愎而忠奸不辨,最后吊死煤山,不能说没有咎由自取的成分。
    现在说一下祖大寿墓到加拿大的原委。时间来到了1919年,在天津做生意的英国皮货商克拉虎氏,接受了安大略皇家博物馆采购任务,采买一座明墓运回加拿大,当即有自称祖大寿的后人联系卖墓事宜。1920年,他亲自到丰台铁匠营墓地现场经过考察,经博物馆认可后,这才买下了这群石雕以及墓主人的八角形坟墓石雕壁,然后不远万里,通过轮船海运到加拿大。
    当时克拉虎氏提供给博物馆的墓主姓名是英文译音,馆方很长时间都不知道墓主是谁。一直到了许多年以后,经过专家的研究鉴定,方才确定墓主是祖大寿。
    明末清初是一个大变动的时代,每一个英雄豪杰或迟或早都要面临生与死,忠与奸的抉择。这又是一个悲惨的时代,每一个英雄豪杰几乎都以鲜血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句点。从自杀殉国的崇祯帝,到战死沙场的满桂、赵率教,再到含笑就戮的袁崇焕、何可纲,就连卖国求荣的吴三桂最终也逃脱不了身败名裂的命运。祖大寿总算在屈辱中得了善终,享受到了一品大臣的哀荣;谁又料到几百年后他的坟墓却被整个挖了送到国外展览,当做明墓的标本供人鉴赏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