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收缩的帝国:明清时期丧土失地的战略思考(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清朝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被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固有领土,特别是东北以外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丧失更是影响中华国运的重大事件,对中国的地缘态势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危害,至今以至于将来,将长期对国家安全和地缘格局造成不利的影响,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此外,清政府又失琉球,割台湾,进而失去了一系列的藩属国,自身又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难以自拔。至清末,领土比起前期来大大退缩!(参见清朝前后疆域图)
    与明清不断丧土失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沙俄在有清一代蚕食鲸吞,巧取豪夺,竟然拓地万里,成为了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实属亘古少见的奇观!实际上,俄国人能有如果出色的侵略业绩,最大的“恩人”就是清政府!是多多仰赖清朝恩赐成全的。别的不说了,你仅看一看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如何丧失的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这么大面积的领土变动,而双方之间竟然没有发生过象样的战争!这不同样是千古难见的奇观吗?!这么辽阔的领土,俄国人就象是白拾一样收入囊中,确实丢煞了中国人的脸!也难怪日本人近代以来看不起中国人!其实日本人对于唐代以前我们的祖先是相当崇敬的。
    明清时期我国领土不断收缩,并不完全在于国力衰弱。实际上,明清的国力衰弱有一个较为漫长过程。另一方面,同样国力不强、不占据绝对优势的沙俄却能一跃而成为世界领土大鳄,确实值得我们中国人认真思考。
    思考之一: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大大强化,从政治上、精神上、思想文化上强化对人的控制和奴化,使中华民族万马齐喑,丧失了创造力。
    明朝时期,专制主义大大强化,设立了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组织,大大强化了对官僚和下层人民的统治。统治者在对付功臣和贪官方面几乎无所不用其极,剥皮、腰斩、凌迟等酷刑大行其道,自西汉文帝时即已废除的残损肢体的肉刑在时隔1500年后再度盛行。诛杀异己就更惨无人道了,朱棣竟然灭建文帝的忠臣方孝儒十族!
    清朝时期专制主义同样大大强化,统治者建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一切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清政府在全国实行白色恐怖,八旗军驻守全国各地。其实,清军在进入中原时即对不投降的忠臣志士及居民大肆屠城杀戮,忠勇之士几乎被杀绝。
    综观明清一代,“文字狱”都极为 盛行,对读书人实行残酷的思想统治,因之被杀及受株连者甚众。当时的大多数知识分子被统治者的高压政策吓破了胆,为了避嫌远祸,明哲全身,大部分知识分子只好埋头故纸堆,这也是清代考据之学兴盛的重要原因。科举制改变了以策论等真才实学取士这种让知识分子关注现实,解决现实问题的做法,自明朝即开始的“八股取士”制度在清代继续推行,只在“四书五经”内命题考试,读书人并不能凭借研究新学问、新知识而获得身份和地位的改变。
    在此情况下,只能使人的思想僵化、奴化,以此搜罗的所谓人才也只能是奴才、庸才,大大钳制了人民的思想,限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万马齐喑的局面。近300年间,最终使中华民族落了伍。这样惨痛的教训值得永久铭记和认真汲取。
    思考之二:统治阶级和所谓的政治精英丧失了进取心,并迅速腐朽。
    虽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统曾有“忧劳积心,日勤不怠”的积极作为,但也只是个别现象。综观明清两朝,统治阶级和治国之士的进取心已大不如前,已丧失了汉唐时代,中华民族处于上升时期那种雄视百代、气吞万里、灭此朝食、将敌人打入十八层地狱的雄心壮志!
    明清时代,还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吗?还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吗?还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念吗?还有醉卧沙场、马革裹尸、视死如归的斗志吗?明清的统治者和治国人士那种开拓进取的精神不见了,对北方特别是东北和西伯利亚,一味以蛮荒苦寒之地称之,认为那里的风太硬、天太冷、雪太大、地太贫、居民太落后,以为是“化外之地”,得之无所用。不如躺在江南温柔乡里听吴侬软语、偎红倚绿来得自在潇洒。
    实际上真是如此吗?象是东北特别是现在的黑龙江以北地区是“流着牛奶和蜜的地方”,朝鲜半岛北部更是沃野千里、禾稼繁盛之地,直接与我东北大地相连。如不是统治者放弃,鸭绿江、图们江至今还是我国的内河!明朝很快走向了腐朽,竟然用太监监军,亘古未有,这不但造成了宦官专权,更造成了吏治腐败、民不聊生,终于促成了天下大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