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宋辽夏金 >

金代的忠孝军(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论剑历史门户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忠孝军的战绩  
    (一)大昌原之战  
    金哀宗在集中兵力抗蒙后,战场上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正大元年九月,移剌蒲阿收复泽潞(1),二年恒山公武仙复归金朝(2),三年八月,移剌蒲阿收复曲沃和晋安,蒙古守将刘德仁战败而死。(3)四年二月,移剌蒲阿和纥石烈牙吾塔收复平阳,生擒蒙古守将李守忠,继而又攻青龙堡,蒙古守将李伯温战死。(4),五月,武仙率兵收复河东重镇太原,击毙蒙古守将攸哈剌拔都。(5)。金朝在河东战场上取得了节节胜利。但蒙古军在西部战场上加紧了攻势,正大五年,蒙古将领,号称开锅四骏之一的赤老温进攻陕西,渐至泾州,断绝庆阳粮道,进入大昌原。正大六年三月,与完颜陈和尚率领的忠孝军战于大昌原,“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6),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连同在河东战场的一系列胜利,极大鼓舞了金朝抗蒙图存的决心“三军之士,为之振奋思战,有必前之勇。盖用兵二十年,始有此胜,奏功第一。”(7)。哀宗下诏褒奖,授陈和尚“定远大将军、平凉府判官,世袭谋克”(8)。蒙古军羞恼成怒,再次围攻庆阳,金朝遣移剌蒲阿,纥石烈牙吾塔,内族讹可救之,七年正月再战于大昌原,击败蒙古军。(9)使得蒙古军开始正视金军的力量。  
    (二)卫州之战  
    正大七年,蒙古窝阔台因为蒙古军在陕西作战失利,窝阔台大怒,决意亲自领兵南侵。正大七年年七月,窝阔台与弟拖雷、侄蒙哥统率大兵,向金朝的山西进攻。金朝将领武仙领兵围攻潞州的蒙古军。窝阔台命塔思领兵救援。武仙退保潞州东原上。金将移刺蒲阿领兵夜袭蒙古军,塔思战败,蒙古辎重、人口都被金军俘获。武仙还军,攻占潞州。(10)十月,窝阔台再遣万户宴只吉台与塔思等攻潞州。武仙遁走,还屯卫州。蒙古真定万户史天泽等率领河北蒙、汉军围攻卫州。哀宗调遣完颜合达、移刺蒲阿领兵十万救卫州。完颜合达等先遣完颜陈和尚忠孝军及亲卫军等三千人作先锋出击,蒙古兵败退。卫州围解。(11),陈和尚参加了这场战斗,忠孝军为主力“六年(应为七年之误),有卫州之胜。”(12),将此战功劳系于陈和尚名下,可见作用之一斑。宋元的史料同样说明是金军战胜,元史记载“金将完颜合达以众十万来援,战不利,诸将皆北”(13),隐讳地说出了蒙古军的败绩。大金国志记载正大六年(应为七年)“大军攻卫州,遣平章完颜合达领高(英),樊(泽)诸将救卫州,连战数十日,大军失利。”(14),同样记载为蒙古军战败。 
    (三)倒回谷之战  
    正大七年十一月,蒙古兵攻潼关、蓝关,不能下,退军。正大八年正月,蒙古速不台军攻破小关,攻掠卢氏、朱阳。潼关总帅纳合买住领兵拒战,求援于行省。“省以陈和尚忠孝军一千,都尉夹谷泽军一万往应,北军退,追至谷口而还。两省辄称大捷,以闻。”(15),照这种说法,金军战胜有虚夸的嫌疑,但是根据金宋元的史料旁证,事实并非如此。金史说“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16),因为这场战役以至使朝臣产生了欲孤注一掷的想法,可见并非小胜,大金国志记载蒙古军“选四万人刊石伐木,凿商淤之山,斡腹入蓝关之内,为(完颜)合达所败,丧万余人及马数万匹”(17),损失兵马在万人以上,可见为大败。元史也能看出同样问题,大将速不台“从攻潼关,军失利,帝责之。睿宗时在籓邸,言兵家胜负不常,请令立功自效。”(18)蒙古大汗亲自指责大将速不台.可见蒙古对这次战败的重视程度。 
    (四)三峰山之战  
    这是金朝具有决定性的一次战役,金军尽管作战勇敢,但是因为战略失误,粮食不足,士卒疲敝,加之天时不利等一系列因素最终失败告终,不过此战空前惨烈,金军将士拼尽全力,其壮烈不亚于南宋的崖山之战,元人记载“金人死者三十余万”(19),元初重臣,对金朝历史颇有研究的郝经也曾赋诗三峰山之战“天欲亡人不可为,六合横倾数丈雪。人自为战身伴疆,空拳无皮冻枪折。力竭慷慨赴敌死,死恨不能存社稷。至今三峰山白骨尽衔铁,老臣一片忧国心,惨澹悲风与寒月。”(20)“短兵相击数百里,跃马直上三峰山,黑风吹沙河水竭,六合乾坤一片雪。万里投会卷土来,铁水一池声势接。丞相举鞭摔沾言,大事已去吾死节。彦章虽难敌五王,并命入敌身与决。逆风生堑人自战,冰满刀头冻枪折。一败涂地直可哀,钧台变作髑髅血。二十万人皆死国,至今白骨生青苔。”(21),完颜陈和尚率领残兵进入钧州,等到蒙古军杀掠稍定时走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问其姓名,曰‘我忠孝军总领陈和尚也。大昌原之胜者我也,卫州之胜亦我也,倒回谷之胜亦我也。我死乱军中,人将谓我负国家,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22),蒙古军想要让他投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 e血而呼,至死不绝。大将义之,酹以马湩,祝曰:‘好男子,他日再生,当令我得之。’时年四十一。”(23),慷慨殉国,陈和尚永远名垂青史。我们也看到,敌人同样尊重忠于国家和民族的忠义之士。忠孝军并没有全军覆没,残余仍然在其他战场上作战。 
    (五)与宋朝的作战  
    天兴二年,宋朝同蒙古联合夹击金朝.八月,宋兵围攻唐州。金唐州守将乌古论黑汉遣使求援。金哀宗命权参政乌林答胡土“领忠孝军百人,就征西山招抚乌古论换住、黄八兒等军赴之。”但是“胡土率兵至唐,宋人敛避,纵其半入城,夹击之,胡土大败,仅存三十骑以还,换住死焉。”(24)宋军攻克唐州,又进攻息州,哀宗派抹燃兀典领兵救援。“兀典等赴息,既至之夜,潜遣忠孝军百余骑袭宋营于中渡。我军皆北语,又散漫似之,宋人望之骇愕奔溃,斩获甚众。”(25),说着蒙古语冲击宋军,宋军认为蒙古军来袭,溃散而去,金军大胜而还。关于这次战斗《宋史》记载关于夹攻金朝事最祥的《孟珙传》并无此战记录,主要说元人修宋史时无国史馆的孟珙传,孟珙传取材于刘克庄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三《孟少保神道碑》,出于赞美墓主的缘故,此传大力宣扬宋军战功,经当代学者考证,许多不可尽信,如讲孟珙救蒙古大将张柔于危机之中,而根据元好问《遗山集》卷二六《顺天万户张公勋德第二碑》,情况则正好相反。(26)  
    (六)归德之战  
    金哀宗于天兴元年逃离开封,准备进攻河北.遭到失败.这时金朝又发生一系列政治矛盾,由于没有处理好忠孝军和他军的关系,反而不断激化矛盾,导致忠孝军首领蒲察官奴作乱,杀了与其有尖锐矛盾的马用和石盏女鲁欢,以及一些大臣,暂时控制了局面,官奴的母亲在河北兵溃时为蒙古军俘获,哀宗让他借其母被俘事向蒙古施计,于是他秘密遣使告诉蒙古军统帅,他欲劫持哀宗出降,蒙军信以为真,放归其母,并派来使者二十余人,都是契丹女真人,官奴通过他们了解了情况“因知王家寺大将所在,故官奴画斫营之策。”(27),但是忠孝军将士只知道要议和,不知内幕议和活动遭到强烈反对“先是,忠孝军都统张姓者,谓官奴决欲劫上北降,遂率本军百五十人围官奴之第,数之曰:‘汝欲献主上,我辈皆大朝不赦者,使安归乎?’”(28),官奴害怕,于是向大家保证不与蒙古通谋,并表示把母亲交给官兵作人质,风波平息,五月五日晚“军中阴备火枪战具,率忠孝军四百五十人,自南门登舟,由东而北,夜杀外提逻卒,遂至王家寺。上御北门,系舟待之。虑不胜则入徐州而遁。四更接战,忠孝初小却。再进,官奴以小船分军五七十出栅外,腹背攻之。持火枪突入,北军不能支,即大溃,溺水死者凡三千五百余人,尽焚其栅而还。”(29),本来蒙古军扎营的位置并不怎么好,史天泽就提醒过“新卫达鲁花赤撒吉思不花欲薄城背水而营,天泽曰‘此岂驻兵之地乎!彼若来犯,则进退失据矣。’”(30),让金军捞到便宜,蒙古军根据元方的记载损失也很严重,大将撒吉思卜华“薄北门而军。左右皆水,其舟师日至。癸巳四月,其将官奴夜来斫营,腹背受敌,撒吉思卜华与一军皆没。”(31),另一汉军大将董俊“金兵夜出,薄诸军于水,俊力战死焉”(32),金军获得重大胜利。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首先用元史补正这次袭营的是清代史学家赵翼,他使用了元史的这几个传。并说关于蒙金之战“是金史不明晰处,必参观于元史也。”(33)。获得这次胜利后,蒲察官奴并没有摆脱困境,不久便被哀宗所杀,哀宗于是出奔蔡州。  
    注释:
    (1)《金史》卷一七《哀宗纪》  
    (2)《金史》卷一七《哀宗纪》;卷一一八《武仙传》  
    (3)《金史》卷一七《哀宗纪》;《元史》卷一五零《刘亨安传》  
    (4)《金史》卷一七《哀宗纪》;卷一一一《纥石烈牙吾塔传》;《元史》卷一九三《李伯温传》  
    (5)《金史》卷一七《哀宗纪》;《元史》卷一九三《攸哈剌拔都传》  
    (6)《金史》卷一二三《完颜陈和尚传》  
    (7)《遗山集》卷二七《镇南军节度使良佐神道碑》  
    (8)《金史》卷一七《哀宗纪》;卷一二三《完颜陈和尚传》  
    (9)《金史》卷一七《哀宗纪》;卷一一一《纥石烈牙吾塔传》;卷一一二《移剌蒲阿传》;按,关于此战参战将领根据元人抄撮各种书籍伪托宋宇文懋昭撰的《大金国志》卷二六记载为纥石烈牙吾塔率领“临淄郡王张惠,恒山公武仙,都尉高英,樊泽,杨兀连等进兵数万救庆阳,大军(蒙古军)失利。”略有不同。  
    (10)《金史》卷一七《哀宗纪》;卷一一二《移剌蒲阿传》;卷一一八《武仙传》;按《元史》卷一一九《塔思传》记载战败在庚寅岁,即金正大七年。  
    (11)《金史》卷一七《哀宗纪》;卷一一二《完颜合达传》  
    (12)《金史》卷一二三《完颜陈和尚传》  
    (13)《元史》卷一五五《史天泽传》  
    (14)《大金国志》卷二六《义宗纪》  
    (15)《金史》卷一一二《完颜合达传》  
    (16)《金史》卷一一零《雷渊传》  
    (17)《大金国志》卷二六《义宗纪》  
    (18)《元史》卷一二一《速不台传》  
    (19)《元史》卷一四九《郭宝玉传》  
    (20)《陵川集》卷一一《金源十节士歌 合达平章》  
    (21)《陵川集》卷一一《三峰山行》  
    (22)《金史》卷一二三《完颜陈和尚传》  
    (23)《金史》卷一二三《完颜陈和尚传》  
    (24)《金史》卷一一一《乌林答胡土传》  
    (25)《金史》卷一一九《完颜娄室传》  
    (26)详细考证见陈高华《早期宋蒙关系和“端平入洛”之役》,《宋辽金史论丛》第一辑  
    (27)《金史》卷一一六《蒲察官奴传》  
    (28)《金史》卷一一六《蒲察官奴传》  
    (29)《金史》卷一一六《蒲察官奴传》  
    (30)《元史》卷一五五《史天泽传》  
    (31)《元史》卷一二二《槊直腯鲁华传》  
    (32)《元史》卷一四八《董俊传》  
    (33)[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九《金史当参观元史》  
    (七)悲壮的蔡州保卫战  
    天兴二年,哀宗一行逃到蔡州,这里无险可守,但哀宗仍决心最后一搏,并力图向南宋进军。他调完颜仲德守蔡州,整顿军马,修缮城防,准备武器粮储,又大力增加守卫兵力,调周围州县兵万余人入卫,加强房屋。一些溃兵听说皇帝迁到蔡州,亦纷纷来奔,九月,鲁山元帅元志,息州忠孝军蔡八儿 王山儿率兵赶到。兵势稍振。乃分军“以总帅孛术鲁娄室守东面,内族承麟副之;参知政事乌古论镐守南面,总帅元志副之;殿前都点检兀林答胡土守西面,忠孝军元帅蔡八兒副之;忠孝军元帅、权殿前右副点检王山兒守北面,元帅纥石烈柏寿副之;遥授西安军节度使兼殿前右卫将军、行元帅府事女奚烈出守东南,元帅左都监夹谷当哥副之;殿前右卫将军、权左副都点检内族斜烈守子城,都尉王爱实副之。”(1),守卫蔡州。完颜仲德在整顿粮食分配和纪律方面出了大力,把粮食按军士上中下三等分配,又弹压了忠孝军提控李德的过火行为。九月九日,哀宗祭天勉励守城将士,将士感奋,皆愿死战。与此同时,蒙古军塔察尔部逼近蔡州,忠孝军蔡八儿率百余骑潜出城门,渡汝水,向蒙古兵射击。蒙古兵筑长垒,作久困计。  
    十一月,宋军孟珙 江海部开到蔡州城南,助蒙古攻城。十二月,蒙古南宋联军向蔡州发动猛烈攻击,单守城金兵拼死抵抗,金军征调民间男丁,最后连妇女也参加了战斗,哀宗亲自到各处慰劳守城将士“军民感泣,人百其勇。”(2),完颜仲德亦指挥军民日夜奋战“蔡既受围,仲德营画御备,未尝一至其家,拊存军士,无不得其欢心,将校有战亡者,亲为赙祭,哭之尽哀。己丑,西城破,城中前期筑栅浚濠为备,虽克之不能入也。但于城上立栅,南北相去百余步而已。仲德摘三面精锐日夕战御,终不能拔。”(3) 天兴三年正月九日,蒙古军突入城内,哀宗见城破在即,传位于完颜承麟,初十日承麟即位,与此同时蒙宋联军亦逼近御所,哀宗自缢而亡,承麟率部巷战最后为乱兵所杀“悬瓠月落城上墙,天子死不为降王。”(4),在哀宗 承麟的激励下,数百名将士慷慨殉国,完颜仲德得之哀宗自杀“谓将士曰:‘吾君已崩,吾何以战为?吾不能死于乱兵之手,吾赴汝水,从吾君矣。诸君其善为计。’言讫,赴水死。将士皆曰:‘相公能死,吾辈独不能耶?’于是参政孛术鲁娄室、兀林答胡土,总帅元志,元帅王山兒、纥石烈柏寿、乌古论恆端及军士五百余人,皆从死焉。”(5)。因为殉国,他们得到了己方和地方的尊敬,而哀宗在宋元人的眼中,还有个更好听的“义宗”庙号(7),忠孝军在守城战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名忠孝军将领王山儿投水自杀,另一将领蔡八儿“已而哀宗度蔡城不守,传位承麟。群臣入贺,班定,八兒不拜,谓所亲曰:‘事至于此,有死而已,安能更事一君乎!’遂战死。”(8),大多数将士慷慨殉国,壮哉! 
    三、关于忠孝军的评价 
    蒙古自从十三世纪兴起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伊朗史学家志费尼说,整个世界上,任何王朝的帝王都没有像鞑靼这样的军队,能够与之匹敌。(9),国内史学界和广大网友也就与此同时和蒙古军作战的金朝 南宋 西夏 西辽 东夏 大理等诸政权的军队和蒙古军作战的战绩作比较,但是大多数以时间为标度本人不敢苟同,比如说西夏和金朝同样抵抗了蒙古22年,就认为西夏和金朝战绩相同,但是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历史事实是,西夏将大批兵力投放到与金朝作战的战场中,结果一胜一败让蒙古得到了便宜。(10),还有说南宋抵抗蒙古四十年,为世界之最,这个也不符合事实,因为蒙古并不是年年都与南宋死拼,拥有好几个缓冲期,比如蒙古太宗和宪宗交替期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权期间。实际上,就是本人叙述的金朝,也不是年年和蒙古死拼,比如宣宗朝后期把大量兵力不是投放到抗蒙战场而是南宋战场就是个例子,因此,以单一的时间为标度,显然有失偏颇。我们要综合分析各个政权的政治军事经济状况以及同时期蒙古的情况,这样才能得出符合事实恰当的结论。 
    拿南宋来说,杀手锏有两个,第一是水军,让元人都承认不及“我精兵突骑,所当者破,惟水战不如宋耳。夺彼所长,造战舰,习水军,则事济矣。”(11),蒙古军宁愿跋涉数千里,远征大理 交趾,迂回到南面北上,而不是倾全力从京湖 两淮南下,实际上是害怕南宋水军的缘故。第二就是山城抗战体系,具体战术实施情况不祥,好在建国后发掘了遵义杨粲 杨文家族的墓地,杨文的神道碑记载了四川制置司向全国推行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对敌经验,可以以管窥豹,“一曰待敌,不可轻战;二曰保山险,不可散居平地;三曰用夜劫,不可昼战;四曰收聚粮食,毋以资敌。其来则诸国军唇齿相依,利害相关,平时不可分彼此,缓急必须相为之救援。”(12),从这里看出,南宋的两个杀手锏都是极力避免同蒙古军在平地上作战,与忠孝军敢于以坚忍持久战在平地上击败蒙古骑兵显然差一截。当然,忠孝军毕竟是一支最多只有7000人的军队,一木难支。肯定忠孝军的成就,并不意味着全盘肯定金朝的抗蒙成就,与南宋相比,金朝犯的内政 战略错误更多,这个毕竟是一支忠孝军难以弥补的。但是忠孝军在逆境下,与蒙古军交战六次,四次获胜,两次虽然失败但是坚持到底,而且涌现大批慷慨殉国的忠义之士,这个是值得高度肯定的。 
    总之,通过以上的研究,金朝的忠孝军在同蒙古的战斗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在金朝史,中国史乃至十三世纪的世界军事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但是同它的辉煌相比,人们研究和涉猎的广度和深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逸江南)
    注释:
    (1)《金史》卷一八《哀宗纪》 
    (2)[元]王鹗《汝南遗事》卷一 
    (3)《金史》卷一一九《完颜仲德传》 
    (4)[元]苏天爵编《元文类》卷四 杨果《羽林行》 
    (5)《金史》卷一一九《完颜仲德传》 
    (6)《归潜志》卷六 
    (7)《廿二史札记》卷二九《金义宗》条总结了元史几处称义宗的例子,而抄撮宋人书为主的《大金国志》亦称哀宗为“义宗”。 
    (8)《金史》卷一二四《蔡八儿传》 
    (9)《世界征服者史》,何高济译,上册,页31-32 
    (10)见拙作《金朝与西夏和战实录简编及分析》 
    (11)《元史》卷一六一《刘整传》 
    (12)《杨文神道碑》,见《贵州省墓志选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