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祸”到“白祸”――十三世纪蒙古西征的历史意义. 首先,按西方史界的说法,应叫作"亚洲草原民族对基督教世界的野蛮入侵".但这样的"入侵"却客观上把亚洲的先进文明传播到了欧洲.尤其是来自中原地区的先进科学技术,将欧洲的文明进程提前了三至五个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由旧大陆上最落后的一个逐渐跃居首位.可谓"功不可没". 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个: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经由战争传入欧洲(造纸术已于九世纪后通过阿拉伯人先行传入),是工业革命前欧洲生产力最伟大的一次飞跃. 1.火药. 蒙古灭金,统一黄河流域后,从俘虏的中原士兵哪里掌握了以火药为杀伤力的热兵器的生产和使用技术,并建立了历史上第一支专业炮兵部队.以强大的火力优势摧城拔地,所向披糜,使罗马教会和拜占庭教会几次组成的人数超过六十的"骑士军团"在不足十四万的西征军面前不堪一击,毫无战斗力."重装骑士时代"在东方的轻骑利炮面前被彻底埋葬!蒙古从第二次西征开始囊括整个东欧,深入巴尔干和中欧腹地,荡平波兰和东德意志,兵临维也那城下.罗马教庭在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武威面前不得不妥协,承认建立在东欧土地上的钦查汗国,同时积极学习蒙军的先进军事技术,迅速掌握了火药的炼制和使用方法,缩短了与东方的军事差距,并很快迎头赶上,为殖民时代的军事扩张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蒙古在军事科技方面对欧洲的"启蒙"可谓功莫大焉. 2.印刷术. 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家实体,蒙古帝国在文化方面非常落后,但发展很快。成吉思汗组织学者创立蒙古文字后,为便于传播和政令的通达,从中原募集大批精通印刷技术(包括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匠人从军,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图书出版体系.帝国的第一部法律性文件《大扎撒令》由成吉思汗亲自审定后,刻成十余种文字出版,印刷超过十万册,其中包括拉丁文版.欧洲人就是从这份材料中第一次见识了印刷品的精致与高效,迅速引入并模仿,由罗马教庭出资建立西方第一个雕版作坊,专用于出版拉丁版《圣经》.十六世纪时,路德教派在与罗马教庭的宗教斗争中,为争夺信众,屏弃了拉丁文,出版本土德文版《圣经》,为在数量上超过拉丁版,路德派信徒古德堡参照蒙古人遗留的活字印刷品,研制出了德文活字印刷机.活字印刷术在欧洲迅速传播,为正在进行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以及两个世纪后的启蒙运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蒙古西征将印刷术西传所带来的"多米诺效应"开始大规模显现. 3.指南针. 北宋时,中国的航海技术已十分发达,几乎垄断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北宋亡后,中原地区的一部分航海家和水手被蒙军俘虏,编入行伍,随军西征.征服小亚细亚后,蒙军兵分两路进攻巴尔干,其中一路须横渡亚德里亚海.为此,蒙哥元帅从波斯调来造船工匠,并由随军的汉族航海家监督打造了一支舰队.除装备火药兵器外,每艘船上都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导航器材----指南针(古代奉行上南下北,故准确地说应是指北针).凭借这些技术上的优势,蒙军不仅在陆上由高加索山区一路横扫至中欧平原,海上也大败由威尼斯人和克罗地亚人组成的巴尔干联合舰队.同时,不可避免地将指南针技术外漏给了对方.善于航海的威尼斯人首先认识到该项技术的优越性,迅速应用于海战,夺回了地中海的制海权.此后,他们又在与北非摩尔人的战争中将技术外漏给了对方,而摩尔人又在与伊比利亚人的战争中让该技术被后者掌握,阿拉贡(后来构成西班牙王国的主体)人和葡萄牙人在从穆斯林手中取得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完全控制后,凭借在航海技术上的优势开始向海外扩张,并引发了随后的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掠夺.善于马上夺天下的蒙古人无意间为两个世纪后的航海时代埋下了伏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