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宋辽夏金 >

宋代的谍战:潜伏在大宋 宋代的密码与密写(二)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史浩听完反问道,“独不知通判盛眷,今在何所?”意思是,这些游民的家眷不在这里,你的家眷又在哪里呢?这一问正中要害,因为当时刘蕴古的家眷都住在金统区。刘蕴古自知说错了话,惶惶然退了下去。
    这一番对质,史浩盛气凌人,却没有说服诸位同僚。大伙都觉得单凭这几句问话,实在不好判断人家小刘就是金国的间谍。毕竟训练人马是舍己为公,家眷没有跟来似乎也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
    刘蕴古二次躲过劫难,可谓幸运。也许是为了躲开麻烦,过了一个月,他调转工作,去太平州坐了军事官员,这一干又是几年。也许是为了保护秘密,也许是为了保护面子,关于泄密数量和严重程度的详细记载,很难在史书中找到。所以,刘蕴古这些年到底向金国送出去多少情报,我们不得而知。
    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虽然刘蕴古在短短的几年里又升了官,官至右通直郎,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公元1165年,大宋朝廷捕获了刘蕴古派往金国递送情报的仆人。大刑伺候之下,仆人选择了坦白从宽之路,把领导交代的任务以及刘蕴古的真实身份揭发出来。
    至此,刘蕴古彻底暴露。按照《宋史》的记载,他“坐以军器法式送北境,伏诛”,被大宋朝廷处以死刑,在结束生命的同时,也结束了自己长达四年的潜伏生涯。
    宋代的密码与密写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杜甫的名诗《春望》。然而,在宋朝,这却极有可能是一份情报。
    宋朝是中原与草原角逐的时代,伴随着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处于隐蔽战线的间谍斗争同样激烈非常。
    为了递送情报,宋朝人使用了现在为世人所熟知的密码,当时称其为“字验”。据宋代的军事教科书《武经总要》记载,当时涉及的军事活动大概有40项,如请弓、请刀、请甲、请马、请草料、请牛车、请添兵、请进军、请固守、贼多、贼少、被贼围、围得贼城、战不胜、战大胜等等。
    所谓“字验”,就是找来一首40个字的诗,用诗中不同的字代替这不同的40项军事活动。比如《春望》,如果用“家书抵万金”的“金”字表示“贼多”,那么一线指挥官在派遣情报人员向后方递送情报的时候,就可以在“金”字上做一特殊标记,后方收到后,根据密码本核对,便知道了前方敌人特别多的信息。
    如此,即便情报被截获,由于敌军没有密码本,也弄不明白其中含义。即使严刑拷打情报员,由于他只负责跑腿儿,对情报代表的内容并不了解,所以也是白费力气。这样一来,情报的安全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
    另外,南宋还出现了密写的先进技术。据《三朝北盟汇编》记载,公元1126年,开封被金军围困之时,宋钦宗“以矾书为诏”。因为“以矾书帛,入水方见”,只有把布帛浸入水中,隐藏其上的字迹才会显露出来。金人不知道这个“内幕”,便无从知道情报的内容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