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宋辽夏金 >

略论宋代的“恢复”情结[上](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斯塾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宋代风气则为之一转。若殿廷胪传第一,公卿大夫,无不耸观,虽皇帝亦为之注目。自崇政殿出东华门,传呼相连,观者拥塞通衢。至有说:“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出强寇,凯歌劳旋,献捷太庙,其荣无以加。” [21] 对西夏作战立有殊勋的狄青,某次为部将焦用向韩琦求情,说:“‘焦儿有军功,好儿。’魏公(琦封魏国公)曰:‘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立青而面诛之” [22] “岂得为”一语所充满的蔑视感,真是表尽了宋代文人的倨傲;而焦用之被杀,则是宋代武人屈辱、辛酸的一个写照。金人南寇,国家不能不赖军队守卫,武人地位有所回升,但社会取尚的价值并未因此而转变。“韩世忠轻薄儒士,常目之为‘子曰’。主上闻之,因登对问曰:‘闻卿呼文士为子曰,是否?’世忠应曰:‘臣今已改。’上喜,以为其能崇儒。” [23] 
    宋代大儒张载,年轻时有志于边事。当时正值宋夏战争期间,范仲淹正经略陕西,张载上书言军事,仲淹知其有远志,责之说:“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 [24] 不仅对年轻书生如此寄望,仲淹对行武中人也诲以习文。狄青初时被尹洙推荐给仲淹,仲淹授以《左氏春秋》,告诫青:“为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耳。”青由是折节读书,“勉励无怠” [25] 。后青积功破例至枢密使,诚有其武功显赫的因素在,但青若是不文匹夫,恐也难有这样的殊任。
    范仲淹倾心武事,有“儒将”之称,又因对西夏作战战绩,而被敌方惧尊为“小范老子”。(“大范老子”指庸将范雍,夏人以为可欺。故相戒说:“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26] )所以,文武两事在仲淹心目中尚有如此轻重之别,可见重文轻武之时代风气已牢不可破。(和仲淹“一党”的余靖,对青亦甚推崇,但当朝廷对青任以方面时,他在奏疏中却说:“泾原有可忧之势,岂青匹夫可以当之!” [27] “匹夫”两字最可见武人在宋代地位之不尊。)
    三
    宋代取士之多,待遇之优渥,都大大超过前代,而且比之前朝后代,处罚尤可谓甚轻。方孝孺式的灭族之事自然未及一见,诛杀文臣以至士人,亦为极端之罕例(士人之至冤者乃为陈东,但高宗不能不旋即“悔过” [28] )。从正面之赏和反面之罚之积极消极两个方面而言,宋代实为我国士人生存环境最好的时期。
    宋代的重文风气,对士大夫的厚赏,尤其是薄罚,造就了最宽松的言论环境,养育出了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之气。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9] 
    范仲淹这句传唱千古的名言,是宋代士人精神的最好表述。
    士人精神之高昂,首先表现于议论。敝友杨国强,尝撰文论清代士风,说清代是一个“没有议论的时代” [30] 。宋代议论之盛,则完全是另一幅景象。《历代名臣奏议》十之七八取之于宋代,其他各种官私文献也保留了大量的宋代士人议论。这些议论,不仅数量庞大,内容广泛,从政军财学到百姓日用无所不包容其间,而且言锋锐利,指斥无忌,虽乘舆宫阙亦不稍避。这样的风发议论,除了春秋战国和上世纪前半期的短时间,在漫长的国史上实不二见。
    伴随着士人自觉精神的萌发成长,先儒思想亦得以发扬光大。其中“华夷之防”和“正统”观念,由于前代武人篡僭的教训,本朝优奖士人的政策,以及边患困扰的环境等等因素,而尤其得到强化,成为时代的“主义”。
    正统观念,本出先儒,它既指政制(尤其表现为血脉,所以反对篡僭)的其来有自,一脉相承;亦含人主须行德治,以仁德化天下(所以肯定尧舜传贤,也不反对“汤武革命”)。然而,长期以来不断的所谓“禅让”“革命”,不过是野心家们的暗攘明夺剧。正统观念之深入华夏民族之人心,实自宋人起。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两个事异而趣同的例子。
    张邦昌在北宋倾圮时受伪楚帝命,受百官拜时只敢东面拱立而不敢面南而坐,任官不敢不加“权”字,用“手书”而不敢用“手诏”,自称“予”而不敢称“朕”,受群臣称“相公”而不敢命以称“陛下”,金人拟留兵为卫不敢谓可,金兵退不敢不迎哲宗废后孟氏听政,不敢不奉还大宝于康王,及至见康王亦不敢不“伏地恸哭请死”。尝自谓“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 [31] 帝位乃帝制时代之至尊,邦昌受之却若临难,金人甫去立即奉还。虽如此,邦昌已不能为人情所容,不数月即被诛。
    宋代诸帝,以高宗为最无耻,前杀士人陈东,后杀大将岳飞,斥李纲等忠良,亲秦桧等巨奸,及金兵稍迫,居然乞哀金将:
    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大国之征小邦,譬孟贲之搏僬侥耳,以中原全大之时,犹不能抗,况方军兵挠败,盗贼交侵,财贿日朘,土疆日蹙,若偏师一来,则束手听命而已,守奚为哉!自汴城而迁南京,自南京而迁扬州,自扬州而迁江宁,建炎三年之间无虑三徙,今越在荆蛮之域矣。所行益穷,所投日窄,天网恢恢,将安之耶!是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一并彷徨,跼天蹐地,而无所容厝,此所以諰諰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己也。恭维元帅阁下,以宗英之重,行弔伐之师,谋略如神,威权不世。其用兵之妙,与皇帝争驱。遂北平契丹,南取中国,极天所覆,混为一区。此岂载籍所有哉?顾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自此一者。盖知天命有归,而欲仰以存一尊之人也。如此,则金珠玉帛者,大金之外府也,学士大夫者,大金之陪隶也。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亦何必以劳师远涉,而后为快哉!…… [3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