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之名,春秋以前和卿一样,为高级武官通称。自战国起将军开始正式作为武将的官称,如上将军、大将军、将军、裨将军等,一旦受命,即握有战场指挥的全权。自西汉始,开始在将军之前加以各种名号。以后,将军逐渐分途:象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车骑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均不常设,地位崇高,位同公卿,成为重号将军;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将军,或以征伐的地名、对象,或以其所领的兵种,或以其所负的特别职务,确定官名。他们出则领兵,入则另有任用,多根据需要设置,称为杂号将军。另外,部分宿卫军将军也很重要。隋唐以后重号、杂号将军之制废而不用,其名称在武散官中尚存留一部分。 一、两汉时期的将军名号 1、西汉将军名号: 注:以下人物名录不完全,作参考用 1)大将军:地位崇高,位上公,武帝后大将军同为大司马。韩信、窦婴、卫青、霍光、王凤先后担任此职。 2)骠骑将军:武帝元狩二年置,与大将军同列大司马。霍去病曾任此职。 3)车骑将军:汉高帝时就有,靳歙、卫青、张安世、王音等曾任此职,掌宫卫禁军。 4)卫将军:汉高帝时就有,王恬启、宋昌、张安世等曾任此职,掌南北军。 5)上将军:吕后七年时以吕禄为之。 6)前将军:武帝时赵信、李广曾为之。 7)左将军:武帝时公孙贺、荀彘曾为之。 8)右将军:武帝时苏建、赵食其曾为之。 9)后将军:武帝时李广、曹襄曾为之。 10)中将军:武帝时公孙敖曾为之。 11)游击将军:汉高帝时就有,陈豨、苏建、韩说曾为之。 12)复土将军:文帝七年以张武为之。 13)将屯将军:文帝七年以属国悍为之,武帝时王恢为之。 14)骁骑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李广为之。 15)护军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韩安国为之,诸将皆属之。 16)轻车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公孙贺为之,后李蔡曾任此职。 17)材官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太中大夫李息为之。 18)骑将军:武帝元光年间以公孙敖为之。 19)伏波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路博德为之,击南越。 20)楼船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杨仆为之,先后击南越、朝鲜。 21)戈船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归义越侯严为之,击南越。 22)下濑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归义越侯甲为之,击南越。 23)横海将军:武帝元鼎六年以韩说为之。 24)浮沮将军:武帝元鼎六年以公孙贺为之。 25)匈河将军:武帝元鼎六年以赵破奴为之。 26)十二部将军:武帝元封元年置十二部将军伐匈奴(?)。 27)拔胡将军:武帝元封四年以郭昌为之。 28)因杅将军:武帝太初元年以公孙敖为之,因杅为地名。 29)贰师将军:武帝太初元年以李广利为之,征大宛。因贰师城而得名。 30)浚稽将军:武帝太初二年以赵破奴为之,征匈奴。因浚稽山而得名。 31)强弩将军:武帝时李沮曾以左内史为之。 32)度辽将军:昭帝元凤三年以中郎将范明友为之,因度辽水而得名。 33)虎牙将军:宣帝本始二年以田顺为之。 34)蒲类将军:宣帝本始二年以赵充国为之,因蒲类泽而得名。 35)祈连将军:宣帝本始二年以田广明为之,因山得名。 36)破羌将军:宣帝神爵元年以辛武贤为之。 37)护羌将军:王尊曾为之。 38)奋威将军:元帝永光二年以太常任千秋为之。 39)建威将军:元帝永光二年以韩次君为之。 40)步兵将军:平帝元始五年以执金吾王骏为之。 41)文成将军:武帝元狩中,以少翁为之。 42)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元鼎四年,拜栾大五利将军,并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 43)天道将军:封禅书中说,天子刻玉印为“天道将军”。 2、新莽将军名号: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官职改动甚多。新朝以四辅、三公、四将为十一公,其中四将为更始将军(曾改宁始将军)、卫将军、立国将军、前将军。另设置不少杂号将军,如: 司命将军、五威将军(五威中城、前关、左关、右关、后关将军)、九武将军(九人,均以武为号)、虎贲将军、厌难将军、震狄将军、振武将军、平狄将军、相威将军、镇远将军、诛貉将军、讨秽将军、奋武将军、定胡将军、田禾将军、著武将军、平蛮将军、填外将军、捕盗将军等。 王莽始建国三年,曾令七公(太师、太傅、国师、国将、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六卿(纳言、作士、秩宗、典乐、共工、予虞)号皆兼称将军。地皇元年又设前后左右中五大司马之位,赐诸州牧号为大将军,郡卒正、连帅、大尹为偏将军,属令长裨将军,县宰为校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