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吴国将军名号: 上大将军(陆逊、吕岱、施绩)、大将军(诸葛瑾、诸葛恪、孙峻、孙琳、丁奉、孙震)、骠骑将军(步骘、朱据、吕据、施绩、张布、孙韶、朱宣)、车骑将军(朱然、刘篡)、卫将军(全琮、士燮、滕胤、全尚、孙恩、濮阳兴、滕牧)、镇军大将军(孙虑、陆抗)、抚军将军、四征将军(缺征南)、四镇将军、四安将军(缺安西)、四平将军(缺平东)、前后左右将军、虏将军、镇军将军、安远将军、平戎将军、平虏将军、辅国将军、辅吴将军、虎牙将军、冠军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奋威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奋武将军、折冲将军、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绥远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荡魏将军、平魏将军、辅义将军、扶义将军、横江将军、绥南将军、安国将军、抚边将军、抚夷将军、抚越将军、威南将军、威北将军、威武将军、威烈将军、厉武将军、灭寇将军、牙门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4、两晋将军名号: 西晋开国,立八公,大将军为其中之一。此外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开府者皆为位从公。骠骑以下及诸大将军若不开府非持节都督者,则品秩第二。四征镇安平加大将军不开府、持节都督者,亦品秩第二。三品将军秩中二千石。西晋以领军、护军、左右卫、骁骑、游击六将军为六军,为宿卫亲军。前后左右军将军为四军,也属京城及宫内外宿卫军。各种杂号将军略同于魏。东晋变化不大。品级为: 一品:大将军; 二品: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 三品:四征镇安平、中军、镇军、抚军、前后左右、征虏、辅国、龙骧将军; 四品:武卫、左卫、右卫、中坚、中垒、骁骑、游击、前后左右军、宁朔、五威(建威、振威、奋威、扬威、广威)、五武(建武、振武、奋武、扬武、广武)将军; 五品:鹰扬、折冲、轻车、武牙、威远、宁远、虎威、材官、伏波、凌江将军; 八品:宣威以下杂号将军。 十六国的将军设置略同于西晋,如汉―前赵设有上大将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卫(大)将军、抚军(大)将军、龙骧大将军、都护大将军、中军大将军、冠军(大)将军、四征镇安平(大)将军、灭晋大将军、前军大将军、右军将军、忠义大将军、前将军、右将军等以及各杂号将军:建武、虎牙、平晋、左卫、右卫、护军、平虏、辅汉、卫军、征虏、镇远、讨虏、荡晋、冠威、中护军、骑兵、振威、镇军、辅威、安国等将军。其他诸国大同小异,不一一列举。 三、南朝的将军名号 1、刘宋将军名号: 宋将军名号略同于东晋,各品级为: 一品:大将军; 二品: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 三品:四征镇安平、中军、镇军、抚军、前后左右、征虏、冠军、辅国、龙骧将军; 四品:左卫、右卫、骁骑、游击、前后左右军、宁朔、五威(建威、振威、奋威、扬威、广威)、五武(建武、振武、奋武、扬武、广武)将军; 五品:积射、强弩将军,鹰扬、折冲、轻车、扬烈、宁远、材官、伏波、凌江将军; 八品:宣威、明威、骧威、厉威、威厉、威寇、威虏、威戎、威武、武烈、武毅、武奋、绥远、绥边、绥戎、讨寇、讨虏、讨难、讨夷、荡寇、荡虏、荡难、荡逆、殄寇、殄虏、殄难、扫夷、扫寇、扫虏、扫难、扫逆、厉武、厉锋、虎威、虎牙、广野、横野、偏将军、裨将军。 2、南齐将军名号: 1)大将军,骠骑、车骑、卫、镇军、中军、抚军、四征、四镇将军,诸大将军,皆位从公。 2)四安、四平将军、左右前后将军,常为诸王加官,崇重。 3)征虏、冠军、辅国、宁朔、宁远、龙骧将军,以及诸小号将军。 此外,象领军、护军、二卫(左右卫)、骁骑、游击、四军(前后左右军)、积射、强弩、武卫等将军,齐也沿置。 3、南梁将军名号(天监时制): 梁朝时,将军名号之多,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其建国之初,尚与宋齐相仿,到梁武帝天监七年,改文武九品为十八班,班多者为贵。其中将军的班次为: 第18班:大将军; 第17班:诸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者; 第15班:领、护军将军; 第12班:左、右卫将军; 第11班:左右骁骑、左右游击将军; 第10班:云骑、游骑将军; 第4班:积射、强弩将军; 第3班:武卫将军; 第2班;材官将军; 第1班:二卫殿中将军。 以上将军多为有职事之官,其中领、护以下主要都是宿卫军军官。同时,无明确职掌的将军名号进行了增减改动,比以前有很大区别。各将军共分10品、24班、125员,实际上相当于军阶(而非军职),并且明确了重号将军与杂号将军的区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