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隋唐 >

唐朝开国功臣李靖顶着洪水进军 迅速平定江南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广州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华古典百战
    文/刘黎平
    唐朝的开国功臣李靖算得上是“战神”,他最拿得出手的功绩就是平定江南和东突厥,这样的战功不仅在当时已属罕见,哪怕是在后来上百年的时间里,都无人能望其项背,传说中以他和唐太宗对话为主要内容的《李卫公兵法》一直很畅销,因为李靖本人的征战经历太具有说服力了。
    李靖能成为唐朝独当一面的将帅,其实很不容易,因为唐高祖李渊猜忌他,一度要杀李靖,幸亏李靖学习韩信,大声喊冤:“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同时因为李世民力保,才留下性命,并且在以后受到重用。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割据,当时据守南方的是萧铣,建国南梁,萧铣是南朝萧氏皇室的后裔,在江南颇得拥护,同时手中有精兵过十万,不可小觑。李靖当时已经与萧铣的军队在峡州一带有过零星交锋,逐渐摸清了萧铣的实力,于是信心满满地上书请兵南下,平定南梁。李渊很会用人,他对李靖说:过去的事情,我都已经忘记了,“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打消了李靖的顾虑,同时将实际兵权都交给他,授命其全权指挥。
    在军事上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尤其是在军事地理上,恶劣的天气和险峻的地理环境,往往是阻碍进军甚至导致军事失败的一个重要元素。公元621年,李靖率兵南下的时候,正是秋季,江水猛涨,尤其是必经之处的三峡,江水滚滚,咆哮东下,很不利于水上进军。当时唐军上下也被吓坏了,都不主张在这个气候最恶劣的时候,在这个地势险峻的地方进军,说要等洪水过后才进军。
    大家都看到了困难和险阻,李靖却看到了另一面,他认为恰好是在自然条件最险恶的时候,敌人往往麻痹大意,疏于防守,利用这个时机进攻,完全可以直扑敌人心脏地带,一鼓作气消灭敌人。李靖的预料没有错,萧铣看到秋雨不歇,江水泛滥,便以为高枕无忧,因此便放松了戒备,“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于是,李靖逮住这个机会,水师从上游出发,以闪电般的速度到达第一道防线:夷陵城,经过几度交战,夺取了夷陵城,并获取了大小四百多艘船只。
    按照常人的逻辑,这些缴获的船只应该立即武装到唐军里去,壮大唐军的水上力量,李靖却出乎意料地将缴获的船只全部丢弃,任其顺流而下,部下对李靖的这种做法极其不解,李靖解释说:萧铣地盘大,兵力分布广,如果四面赶来支援,我们还挺麻烦的,不如将他们的战舰全部分散,顺流漂下,让萧铣的部队看到,还以为他们的老巢江陵已经被攻克,从而让援军死了那份前来救援的心。
    果然不出所料,萧铣手下其他地区的军队被李靖刻意制造的假象给迷惑了,以为江陵已经落入唐军之手,都按兵不动。萧铣困在江陵孤城中,支撑不住,于是向李靖投降,李靖因此平定江南。“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
    李靖平定江南,都是利用了敌方的麻痹大意,不按常规出牌,让敌人处处陷入被动。此次战役有两个意想不到:冒着洪水进军,让萧铣意想不到;将缴获的船只分散在江面上,让萧铣的部下意想不到。两次麻痹敌军,从而达到速战速决的效果,因此,一些看似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反而能成为麻痹敌人的利器,同时又是助自己成功的神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