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隋唐 >

唐末张议潮收复河西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凤凰网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导言:沙州土豪张议潮抓住时机、趁势而动,领导当地民众举行反对吐蕃残暴统治的大起义,成功驱逐了河西地区的吐蕃守将,使瓜、沙等河西十一州又重新回归唐朝的版图。
    正文:张议潮,沙州敦煌(今属甘肃)人。张氏世为州将,为当地望族,其父张谦逸曾官至唐朝的工部尚书。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国势日趋衰落,西北边防亦为之空虚。在张议潮出生之时,河西地区已经完全沦丧于吐蕃之手。吐蕃对河西人民进行了血腥镇压,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各族民众日夜思归母国。青少年时代的张议潮忧国爱民,时常以名将封常清为榜样来激励自己,念念不忘恢复之志。成人后,他结交当地豪杰壮士,积极筹划各种准备工作。并细心留意形势变化,时刻准备伺机而动。
    驱逐吐蕃,回归大唐
    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吐蕃遭受连年灾荒,恶殍遍地。郎达磨赞普遇刺身亡,权臣争权夺利,国家大乱。在河西地区,鄯州节度使尚婢婢不服由叛乱而篡权的原洛门川讨击使、现任宰相尚恐热,为争夺河西的统治权力,两派势力自相残杀。尚恐热在击败尚婢婢之后,对河西地区进行了残酷报复。尚恐热的暴虐行径,不仅激起了河西人民的极大愤慨,而且也使他的部下也怨望不平。此时的唐朝,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之后,国力有所恢复,看到吐蕃国力锐减,而河西各处吐蕃守将人心思变,防御极度空虚的状况,乃决心收复河西地区。大中元年(847年),河东节度使王宰率军于盐州大败吐蕃军,随后收复了陷于吐蕃的原州、乐州、秦州和石门、驿藏等七关。极大地鼓舞了河西人民反抗吐蕃统治的斗争。
    此时的张议潮也在暗中结交豪俊,密谋归唐。敦煌的名门望族、豪杰义士,甚至佛寺的高德僧众也被团结在“归国”的口号下。大中二年,经过了周密的准备之后,张议潮见时机成熟,遂发动起义。义军披甲执锐,与吐蕃军在城内展开混战,城中民众纷纷起来响应,沙州遂得一举收复。
    当张议潮收复沙州时,河西其他州县仍在吐蕃统治之下。为了及时向唐王朝报捷,并确保表文能够送到长安,他便派遣了10队使者,携带10份同样的表文,分10路赴长安。在10队使者中,9队都牺牲在赴京途中,只有走东北道的一路,经过千辛万苦,才在天德军(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防御使李丕的协助下,于大中四年来到长安。
    与此同时,张议潮把沙州作为根据地,整饬军队,发展生产,且耕且战。并陆续收复了邻近的肃、甘、伊等州。到大中五年八月,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等十州都被张议潮所率义军光复。在整个河西地区中,除凉州之外的所有州县,历经百年之后又重归大唐的版图之中。为了实现“归国”之目的,张议潮又派其兄议谭率29人奉11州图籍再赴长安。
    唐宣宗特下诏令,大力褒奖张议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勋。并于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管理河西地区。
    咸通二年(861年)三月,张议潮命其侄淮深率蕃、汉兵7千人克复陷于吐蕃在河西的最后据点——凉州。至此,陷没百余年之久的整个河西地区已全部收复,而河西走廊的畅通无阻,对于加强西北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起了积极作用。
    巩固河西,其功伟厥
    然而此时唐朝的国力,由于政治腐败而日趋没落,除置军设使外,已没有经营河西的能力。因此,经营河西的重任实际上落在了张议潮一人肩上。于是,他在继续推行耕战政策,大力加强守备,保卫胜利成果的同时,更重视百姓的民生问题,他一方面发展生产,以稳定河西局势。另一方面还积极传播汉族的先进文化,使河西地区的风貌有了较大的变化。这对于稳定河西地区的政治局势,发展生产,无疑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经过张议潮的努力经营,河西地区的局势已稳定,生产得到了发展。咸通八年(867年)二月,张议潮入京为质。咸通十三年八月,张议潮卒于长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