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奉命出征,立刻开始调集各府人马,其中就包括秦王府的将校。 调兵令一到王府,不但侯军集、程知节、尉迟恭等大将闹将起来,连长孙无忌等幕僚都不干了。 为什么呢?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一下唐代的军队制度——府兵制。 府兵制,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西魏,到北周、隋、唐仍旧延续,一直到唐玄宗天宝年间才被废除。 这个府兵制说来也简单。 所谓府兵,说白了就是中央军,国家的一号主力部队,皇帝把中央军分成六部分,也就是六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设一个司令,也就是柱国大将军,每个司令下面,设两个副司令,也就是大将军,他们把每个集团军分成二十四个小部分,也就是二十四府,这就是府兵制。 而秦王府的将校,就是府兵制的产物,这群人隶属于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就是秦王府集团军的司令,如果把这群人调去归李元吉指挥,就等于架空了李世民,一旦李世民没了兵权,那还不是说干掉就干掉? 此时的李建成、李元吉,对日益失宠的李世民已经很有些图穷匕见的味道了。 李建成重获宠爱之后,对李世民的忌惮更深,他知道,父亲已经不再十分信任自己,为了让自己的地位再次稳固,他想了个很直接的办法——杀死李世民。 办法很简单,他和李元吉邀请李世民喝酒,酒中下毒。 李世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一起长大的亲哥哥亲弟弟会这么调理自己,当时就喝了毒酒,随即腹痛如绞,大口吐血,眼看就要差不多了。 如果他就此玩完,那唐代的路该怎么走下去还是个谜,可就在此时,一个人挺身而出,把李世民送回了秦王府,立刻找医生诊治,间接救了他一命,此人竟是常败将军李神通。 我不得不说,人各有长处,李神通在关键时刻,他选对了方向,这很值得学习。李神通既不是秦王府的人,也不是李世民的至交,他能在权力交锋时刻不站错队,这可是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 李世民虽然胸怀宽广、豁达大度,但他有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你别要我的命。谁要是明目张胆地想要他的命,那他可就不干了,非整死你不可! 王世充手下大将单雄信在战场上几次差点亲手刺死李世民,他投降后,李世民不顾众人求情还是杀了他。同样,李建成、李元吉这次下毒,李世民也深深记在了心里,有仇不报非君子。 有人说这是李世民假仁假义的证据,我不同意这个说法。正所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人家把刀都架到脖子上了,你还在豁达大度,那才真是欺世盗名。人无完人,我们还是不要太苛刻吧。 书归正传,如今李元吉要调走李世民的兵,秦王府上上下下都闹腾起来,长孙无忌、侯军集、尉迟恭、程知节等人简直要疯了,他们干脆不睡觉,来个日夜叨扰,一见李世民就嚷:“都到这时候了,你要是再无举动,国家就完了,我们也全完了!”“古时候的周公旦就没有骨肉之情吗?人家都可以大义灭亲,你咋就不行呢?”最后看李世民还是没反应,这些位干脆来个集体辞职:“既然大王你当断不断,那你就坐在这里等死吧,我们宁可上山当土匪也不能陪着您了,再见吧咱们!” 大家心里都清楚,到了李元吉那儿绝没好果子吃,想当初俺们这些亡命徒千里迢迢来投奔你图个啥?战场上拼死拼活又图个啥?现在你快玩完了,只好拜拜了您呐。 李世民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这群手下,直到这时候,他才觉得时机终于成熟了。这就是李世民的御人之道,按兵不动,直到群情汹涌,才下令出击。战场上如此,政治斗争还是如此。 “好吧,我同意你们的意见。”这句淡淡的话一出口,多少人的心落了回去,我的秦王,你终于行动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