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隋唐 >

强悍的吐蕃:唯一可与盛唐分庭抗礼的政权(1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历史帝国 佚名 参加讨论
如果大唐就这样强盛下去的话,吐蕃可能也没有什么机会,但大唐内部大乱将至,一场“安史之乱”轰然而临,唐蕃之势顿易。
    攻陷长安
    吐蕃攻陷了大唐的京城长安!不要以为这是在开玩笑,这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且听我慢慢道来。
    弃隶缩赞赞普、唐玄宗,两个各自开创唐蕃最鼎盛之盛世的人物,在他们的晚年都经历了一场大变(有时读史书真感觉吐蕃和大唐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结果各不相同:公元754年,弃隶缩赞赞普遭遇政变,被臣下谋害,儿子弃松德赞继位;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出逃。两场变乱前后相差只有一年,都使两个国家由盛转衰,但唐玄宗总算还活了一条命,而弃隶缩赞赞普则被谋害而死。不过,吐蕃的变乱总体的打击力度不算太大,吐蕃的盛世应该说还在进行惯性的延长。弃松德赞赞普即位后,吐蕃的变乱被迅速地平息。弃松德赞首先处死叛乱的贵族,籍没其财产,从而巩固王室权力,同时继续推行扩张战争,最大的目标当然还是大唐。反观大唐,“安史之乱”对大唐的打击更甚,唐的衰败显得更为急剧。
    公元755年,安禄山反叛,反于范阳(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南),唐内部大乱。关于“安史之乱”本王子也不多作赘言,唐抽调陇右、河西两镇精兵防范叛军,使得边防空虚,正给吐蕃可乘之机。当时领河、陇之兵乃大将哥舒翰。公元742年时(唐天宝元年),那位曾出使到吐蕃的皇甫惟明任陇右节度使,与吐蕃战于青海,破吐蕃大将莽布支,但在第二年攻打石堡城(吐蕃史书称铁刃城)的战役中失败。大唐名将哥舒翰此时受诏节度陇右,一战攻拔石堡城,更号神武军。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哥舒翰再次取得辉煌胜利,收复了因给金城公主作嫁妆而割让出去的九曲故地。可惜这员名将却因“安史之乱”死于潼关,另一名因潼关之战而死的是高仙芝(高仙芝一直都在想着如何报怛逻斯战败之仇,可惜历史没给他机会),两人都是在西域屡战屡胜的常胜将军。
    大将仙去,精兵不在,西域如何能守?公元756年,吐蕃取石堡城,进取唐陇右、河西两镇。762年,吐蕃再攻唐朝,攻陷临洮,取秦、成、渭等州。公元763年(唐广德元年)九月,吐蕃大举东进,唐边将向朝廷告急,宦官程元振置之不理,根本不向代宗报告。吐蕃入大震关,然后长驱直入,取兰、河、鄯、洮等州,于是陇右地尽被吐蕃所得。吐蕃顺利东下,很快到达泾州(今甘肃泾川),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并引吐蕃深入内地,攻下邠州(今陕西彬县),继续东进至奉天(今陕西干县)、武功(今陕西武功西),京师震动,唐代宗这才急急忙忙诏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郭子仪此时正被猜忌,久居京师,手下没有军队,副元帅只是挂名的,临时凑集了人马到咸阳(有史载只有几百人),如何是二十余万吐蕃大军的对手。吐蕃根本没把他当回事,直向长安进发。终于,在《新唐书》中这样简单地写道:“代宗幸陕,子仪退趋商州。高晖导虏入长安……”,而在吐蕃史书中则清楚的写着:“尚结息、论达扎(马重英)、尚息东赞、尚赞婆等引兵至(唐)京师,陷(唐)京师,唐王出逃……”,也就是说,强盛的大唐,天可汗之都——长安,被一个少数民族吐蕃所攻陷!本王子读历史时,初读到此,简直不敢相信,就像现在告诉你美国首都华盛顿被人攻占了,你是什么样的感觉(那时唐在东亚的地位就是现在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吐蕃入唐后,也立了一个皇帝,谁呢?金城公主的侄子,广武王李承宏,既是唐室正宗,也和吐蕃有关,亏他们找得到,还改了元,大赦天下(大概是汉族叛徒教他们的)。以后的事情,按我国的史书记载,是郭子仪设疑兵,恐吓吐蕃军,光禄卿殷仲卿在蓝田招聚了千人,吓唬吐蕃说:“郭令公军且来!”,而少将王甫也每天伐鼓噪苑,于是吐蕃大震,惊惧,在长安据城15日后,夜引去。其实仔细想想恐怕也只是我们的自我粉饰吧,大唐未能攻入拉萨,而吐蕃攻陷了长安,虽然难以让人接受,但却是铁的事实。怎么办?总得给自己脸上贴点金吧,就说吐蕃是被吓走的。堂堂20万吐蕃大军,就被你吓唬吓唬就能跑了?好像不太可能。但吐蕃进入后受到抵抗是肯定的,而且大唐的凝聚力超强,大唐军民甚至是一些藩属之地的人对大唐的忠心和归属感有时真让人钦佩,这和西晋末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史载公元787年吐蕃大掠汧阳、吴山、华亭三县,壮年男女万余人权被掳去,准备分给羌、吐谷浑诸部,到了安化峡,告诉被掳之人,准许你们向东哭别故国,众大哭,投崖自尽的有千余人。唐人被掳到吐蕃后,被迫令改换衣服,只许每年元日穿唐服祭拜祖先,祭毕收藏,许多唐人家庭就一直保存着衣冠。780年,唐使臣韦伦自吐蕃归国,经过河陇,一路上看到许多唐人毛裘蓬头,在墙壁里偷看,有些捶心流涕,有些向东拜舞,也有人按送书信,报告吐蕃虚实,盼唐军光复犹如饥渴人盼饮食。刘元鼎出使吐蕃,至龙支城,有耄耋千人,见刘元鼎哭拜,问天子安好否?说因从军被掳,陷没在此,自己和子孙不忍忘记朝廷,朝廷也还记得我们么?说完都呜咽涕泪。可见大唐的向心力之强,所以晋末五胡可乱华,而吐蕃在长安却呆不下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