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隋唐 >

大唐盛世之下充满瑕疵:开元时代的隐患(4)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历史帝国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二年,即公元744年,朝廷加封安禄山兼任范阳节度使,任命礼部尚书席建侯为河北黜陟使,席建侯称赞安禄山公正无私,朝廷宰相李林甫、户部尚书裴宽也都称颂安禄山忠君爱国。以上三个人都是玄宗所信任的大臣,于是安禄山愈加受到玄宗的宠信稳固不可动摇。此时,安禄山完成了对玄宗的政治声势上的包围。正是由于玄宗这种稳固不可动摇的信任,造就了日后的安史之乱。
    安禄山稳定了朝廷对他的绝对信任,继而在公元745年即天宝四年,发动了对奚和契丹的战争,以此谋求在军事战功上的成绩而求得玄宗的更加宠爱。奚和契丹原本是归附唐帝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分别迎娶了唐朝公主。安禄山发动战争后,奚和契丹便杀掉了唐朝公主反叛。虽然安禄山出兵讨叛并击败了他们,但是却使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朝廷丧失信任和信心。
    公元747年正月十一日,唐玄宗任命范阳、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兼任御使大夫。表明安禄山的身份即是封疆大吏,同时也是中央政府内阁重要成员,更兼有监察百官之责。于是安禄山命令自己的亲信部将刘骆谷常驻京城长安,刺探朝廷的动向,一举一动都要向他报告。如果安禄山有事要向皇帝奏表,刘骆谷就替他代写上奏。从此,中央政府的举动皆在安禄山的掌握之中。这一点充分说明安禄山的情报机关已经安置在了中央政府之中。同时也完全表明安禄山是有政治野心的。因为他已经在监听中央政府的动向了。如果此时,中央政府可以及时察觉安禄山的这一点动作。甚至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安史之乱是不会发生的。
    此时,安禄山暗中阴谋反叛,假称要抵御外族寇,筑雄武城,大量地制造、贮藏武器装备。同时,安禄山每年大量的向朝廷奉献俘虏、杂畜、奇禽、异兽和珍宝玩物。一方面表明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另一方面,献给朝廷的礼物,一路不绝,以至沿途郡县都因转运这些东西而背负了很高的重担,起到了以老朝廷的阴谋。安禄山真可谓阴险至极,机关算尽!
    公元750年,天宝九年,五月二十八日,唐玄宗赐安禄山为山东平郡王爵位。这是唐帝国建国以来,将领中首次被封为王位。
    同年八月初一,中央政府又任命安禄山兼任河北道采访处置使,使他有权自行裁撤地方官员。
    同年十月初五,唐玄宗又允许安禄山在上谷可以起五炉铸造钱币。这一年,标志着安禄山既可以建立自己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的地方自治政府,又可以独立制造货币,掌控经济财政。至此,安禄山受宠可以说达到了巅峰,同时,安禄山已经为自己日后的反叛创造好了所有必要的条件。
    公元751年,二月,安禄山请求中央政府让他兼任河东节度使,唐玄宗随即改任原河东节度使韩休珉为左羽林将军,将河东节度使一职由安禄山兼任。表明安禄山已经开始向中央政府伸手要官,而中央政府竟不可思议的同意了他的要求,安禄山的野心进一步做大。在这个时候,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节、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地方军政大权,赏罚由已,日益骄横,自认为过去见到天子没有下拜,而如今唐玄宗年事已高,便再无惧怕之心,又看到唐中央政府重边戍、轻京畿、武备松弛,便更有轻视朝廷之心。
    安禄山豢养了投降的同罗、奚和契丹士兵八千多人,称做“曳落河”。“曳落河”,胡语就是壮士的意思,还有自己的家将一百多人。这些人个个都是骁勇善战,一可当百。这些人成为自己控制的私家军队中的骨干力量。同时,又畜养了战马万匹,大量地制造、贮藏和聚集武器装备。分派胡商到各地做生意,暗中积聚财力。以高尚、严庄、张通儒及将军孙孝哲等人做心腹,以史思明、安守忠、李归仁、蔡希德等将领为爪牙。安禄山自己的小朝廷已初步建立起来了。
    而此时的中央政府,唐玄宗年事已高,自认为天下太平,没有可以忧愁的事情。于是居于深宫之中,沉湎于声色犬马,寻求欢娱,把国家大事都委托给李林甫。而李林甫则巴结讨好玄宗左右的人,迎合玄宗的心意,以巩固自己受宠信的地位。杜绝堵塞向玄宗进谏的门路,蒙蔽玄宗,以施展自己奸滑的权术,嫉妒贤能之士,排斥压抑才能胜过自己的人,以保持自己的地位。多次制造冤假错案,杀戮驱逐朝廷中正直的大臣,以扩大自己的权势。皇太子以下的人,都见之如畏虎。李林甫当宰相十九年,造就了天下大乱的趋势,而可悲、可恨、可怜的唐玄宗却一直被蒙在谷里。
    正是基于种种内忧外患,唐帝国的盛世到了公元755年,宣告结束。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这一年十一月甲子(初九),安禄山率领所辖的三镇军队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兵共计15万人,号称20万,在范阳起兵反叛,安史之乱的历史大戏便开幕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