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些情况大多发生在唐宋之后。而在东汉时期,这条路虽然也是通往辽西的主要通道,但其交通条件比起后世就差太远了。要知道西汉辽西郡所辖十四县无一位于今天锦州到山海关之间的沿海地带。这条路在无风无雨的情况下,塞外游骑就可以直插右北平和渔阳的内地郡县。而一旦遇到夏秋季节的大雨,这条路又成了不可行之路。曹操偏偏就遇到这种情况,“浅 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 另一条路就是田畴 说的“卢龙塞”,就是今天河北喜峰口到冷口一线。 喜峰口!在中国历史上同样有太多的故事。东晋时前燕慕容儁(今俊字)经此进兵中原;明末皇太极避开袁崇焕的山海关防线,就是从喜峰口突进遵华,进围京师,使崇祯顿生疑心杀死袁崇焕;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国民党二十九军也是在喜峰口抗击日军,血战雄关。 可以说是曹操北征乌桓之后,这条路才重新成为路。 从卢龙塞到乌桓的都城柳城有八百里,由于荒弃多年,少人行走,这八百里中有五百多里是没有路的路。曹军行走在荒草与乱石之间,见两旁危崖高耸,风声鹤唳,似乎随时都会有敌人的伏兵杀出。张辽等将士劝曹操不要轻信田畴,及早回军,以免中计。曹操拔剑在手,说,有再敢此言者,我必诛之!遂令全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劈荆斩棘,边开边走。虽军中不断有人生病,有人掉队,有人摔死,但曹操面色如铁,剑锋始终向前。 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阴历八月,曹军突然出现在距离柳城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今朝阳市喀左蒙古族自治县大阳山)附近,袁氏兄弟与乌桓首领蹋顿万没想到曹军会从这里杀出,集结数万骑仓皇迎战。 血战白狼山 白狼山之战是场遭遇战,也是场生死决战。 曹操战败,全部曹军将覆没于辽西,因为他们没有退路。 乌桓战败,整个乌桓将臣服曹操,他们同样也没有退路。 表面看乌桓的优势是以逸待劳,兵马“盛众”,但他们面对曹军的到来却措手不及,而且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他们单兵能力强,但整体作战弱。 曹操的优势是出其不意,手下都是勇冠三军的猛将和百战余生的精锐“虎豹骑”,不过他们经过十几天的山路急行军,体力已经大打折扣,更何况他们的重装主力步兵在后面。 只见乌桓骑兵铺天盖地、来势汹汹,数量几倍于自己。曹军阵中有些慌乱,一些士兵面露恐惧。此时猛将张辽主动请战,他“劝太祖战,气甚奋”,曹操看他气吞山河,勇猛无畏,心中振奋,将手中所持令旗授予张辽。曹操纵马登上白狼山,向柳城方向望去,看到乌桓军布阵无法,阵形松散,漏洞百出,心中大喜:“都是乌合之众!”当即命令张辽、张郃二人为前锋,率部冲阵。 狭路相逢,勇者胜! 张辽拍马下山,直冲敌阵,曹军的精锐骑兵随之倾泻而下,与乌桓骑兵展开厮杀。乌桓军士本来就畏曹军虎威,现在见这般阵势更加慌乱。张辽拍马直取蹋顿,大战二十余合,未分上下。张辽佯装败走,等蹋顿赶来,猛然拨马回身,乘其不备,刀光一闪,斩蹋顿于马下。乌桓兵见主帅已死,慌不择路,拼命逃生。袁尚、袁熙见势不妙,急领数千骑兵夺路而逃。 徐晃、张郃、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曹纯奋勇争先,数万骑兵混战,原本就仓皇迎战的乌桓军群龙无首,溃不成军。 白狼山之战曹操大获全胜,一举平定了乌桓,占据柳城。 郭嘉遗计曹操坐等二袁人头 曹操北伐获胜,班师凯旋,高兴没多久噩耗传来,郭嘉病逝。 曹操亲自在易县为郭嘉设祭,肝肠寸断。 这时传来消息,袁尚、袁熙转投了辽东公孙康。众将请求回师辽东,征讨公孙康和二袁。曹操却恍若不闻,只在易县按兵不动。没几日,公孙康竟派人送来了袁尚、袁熙的头颅,众人惊愕不已。 在这里,《三国演义》中设计了一个情节——《郭嘉遗计定辽东》。 面对众人的满面惊异,曹操含泪拿出郭嘉的遗书。郭嘉在遗书中进谏曹操不要急于进兵辽东,因为公孙康一直怕袁氏将其吞并,现在二袁去投奔他,必引起他的怀疑。如果我们去征讨,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对付我们,一时难以取胜。如果我们按兵不动,他们之间必然会互相攻杀。 结果正如郭嘉所料。 其实这原本也许就是曹操自己的决策,但罗贯中的移花接木也不是一点谱都没有,郭嘉确实谋略过人,也出过类似的计谋。据《三国志·郭嘉传》,袁绍死后,袁尚和袁谭也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当时诸将都主张一鼓作气灭了二袁,郭嘉却说不必,不如等着这兄弟俩自己打起来。郭嘉的分析是:袁尚和袁谭因为争当接班人原本不和,他们两个又各有各的谋士,因此势必祸起萧墙。如果我们逼急了,他们就会同仇敌忾;我们不管他,他们就会鹬蚌相争。所以,我们应该做出南征刘表的态势,等待他们内部生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果然,曹操的军队才开到西平(今河南省西平县西),袁尚和袁谭就因为争夺冀州大打出手,曹操也就坐收渔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