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氏展现出一个女特工的果决和身手 眼见颠覆南越政权,使南越国归汉的大业即将大功告成,只是尚有一个重大的障碍有待于清除。这个障碍就是南越国丞相吕嘉。 吕嘉先后辅佐过三代国王,是正宗的三朝元老,德高望重,很受国人的信任和拥戴,在南越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且,吕嘉宗族和赵王宗室私交一直很好,世代联姻,男子都娶王室宗族的女子为妻,女子也都嫁给王室宗族子弟,与南越国的诸侯苍梧秦王赵光也有联姻关系。 ——秦王赵光也是南越王室子弟,被赵佗分封在苍梧(今广西梧州)。从他作为南越国唯一裂土封王的诸侯来看,他应该是南越武帝赵佗的嫡系子孙。 吕嘉族人在南越国担任较高官职的就有七十余人,而且,他执政多年培植了大批故旧亲信,其威望远远超过了赵兴这个年少新王。 樛氏怂恿赵兴上书大汉朝廷请求归附时,吕嘉曾屡次进行劝阻,但赵兴背后有樛氏作梗,自然不会采纳他的意见。 吕嘉不甘心南越国就此江山易主,自己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国首相变成任由汉朝组织官员摆布升降的一般官僚,于是心生抗拒之念,屡次借口有病,拒不会见汉朝使者。 安国少季、终军、魏臣等特使专班成员时刻在侦察吕嘉的动向,也觉得这老头有问题,但“强龙不压地头蛇”,迫于吕嘉在当地的强大实力,始终未敢下手杀他。 这时,樛氏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出马了。前112年冬十一月,樛氏以儿子南越王赵兴和她自己的名义在王宫摆了一道鸿门宴,邀请两方面的人参加,一方是汉朝使者团,另一方是吕嘉及南越诸大臣。 《南越列传》的说法是:“王、王太后亦恐嘉等先事发,乃置酒,介汉使者权,谋诛嘉等。”翻译成现汉就是:“南越王、王太后也恐怕吕嘉等人首先发动政变,就摆设酒宴,想借助汉朝使者的威势,杀死吕嘉等人。” 这种说法不大符合逻辑,吕嘉本来就不把汉朝使者放在眼里,屡次拒不会见,汉朝使者又怎么谈得上有威势可以倚仗?如果说这是汉朝使者团和樛氏为了除掉吕嘉而共同策划的一个阴谋,就比较靠谱。“鸿门宴”这种解决政敌的方式,对汉朝使者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他们的汉高帝刘邦先生当年就是“鸿门宴”的主角之一。 酒宴上,汉朝使者都面向东坐,太后面向南,南越王面向北,丞相吕嘉及诸大臣都面向西,侍坐陪饮。从这个座次排列,我们可以看出樛氏的实际地位俨然凌驾于儿子赵兴之上。 应该说汉朝使者团和樛氏的算盘打得不错,可是,吕嘉也不是白给的,他早已料到此番是酒无好酒,宴无好宴,也准备了应对预案。他赴宴是带着大队人马来的,他的兄弟是南越国的将军,手上握有重兵。 这位兄弟护送哥哥到场之后,将人马部署在宫外各个要点,摆出威慑态势。用意很明显——你们胆敢对我哥哥不利,一个也别想活着离开。 汉朝使者们不是傻瓜,见情况发生了如此变化,心里不由都打起了退堂鼓。 这时就看出樛氏的胆量了,酒宴进行中,她严厉地质问吕嘉:“南越归属汉朝,是对国家有利的事,而丞相您却竭力阻挠,这是为什么呀?” 面对这种质问,吕嘉真不好回答,如果他想让樛氏和汉朝使者们满意,就得回答自己没有阻挠的意思,这会让他在众多下属面前栽了面子。如果他的回答不能让樛氏和汉朝使者们满意,就有被当场拿下,甚至杀头的危险。 老先生不愧政治斗争老手,给樛氏来了一个默杀,一言不发。 大概按照预案,接下来该安国少季跟着质问,一定要吕嘉说清楚,如果他不肯说,就动手拿下。可是,汉朝使者们胆怯了,面面相觑,始终没敢动手。 吕嘉看出这些人神情异常,当机立断,起身就往外走。 安国少季这一班人眼睁睁看着吕嘉离去,谁也未敢阻拦。 这时,樛氏充分展现出了一个巾帼女杰的气概,一个女特工的果决和身手,她操起长矛就要刺杀吕嘉。不料,赵兴就像当年鸿门宴上项伯掩护刘邦一样,上前将母亲拦住了。吕嘉这才得以走出王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