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共有6次战事: 第一次是战略攻魏出祁山。建兴6年春2月出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归降,魏明帝亲到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战街亭,败。夏4月魏明帝还洛阳,前后只有1月余。 这一次一开始出其不意,三郡投降,关中震恐,形势一片大好。但是见机迟缓,不能把握战机,迅速封闭陇道,结果就被张郃一战击溃,虎头蛇尾,草草收场,彻底失败。这一次机会最好,结果败得也最惨。(注:古陇道东面出口为固关,西面出口为陇坻,在街亭前面,为古时关中和陇西的交通孔道。) 第二次是战略攻魏出陈仓。年春街亭刚大败,年冬就出攻陈仓,不能下,一个月就退回来了。史载因粮尽退兵。只有一个月的粮,就算拿下陈仓,又有什么用呢?陈仓险要,易守难攻,就算攻下,兵入关中,是否就可以争胜?也毫无成算。而真正原因,除了粮尽,还有久攻陈仓不下,魏援兵来临,不得不退兵。 这次出兵,有和东吴配合的因素,但过程来看,是一次草率的军事行动。而且这一次行动完全在魏国意料中。 《曹真传》:“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张郃传》:“诸葛亮复出,急攻陈仓,帝驿马召郃到京都。。。因问郃曰‘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县军无谷,不能久攻,对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郃晨夜进至南郑,亮退。” 所以,一切均落在别人计算中,失败是必然的。 第三次是局部攻魏。建兴7年春派陈式攻取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来救,亮自出至建威,淮退兵。 武都、阴平两郡,偏远在陇南,靠近汉中,蜀汉要夺取相对容易,而魏要救援则很难。蜀汉取之可以分魏国之势,增加自身的实力。所以这个问题如果有全盘筹划的话,应该在第一次攻魏出陇右或第二次攻魏出陈仓之前就预先解决,才是长久稳妥之计。前面败了两次,现在才想起来,是不是晚了点。 第四次是防御魏国的大举进攻。战略上全面防守,战术上局部进攻。建兴8年秋7月,魏派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曹真出斜谷,同时派雍州刺史郭淮从陇西攻祁山,汇攻汉中。诸葛亮乃自守汉中,派魏延守祁山方向,结果魏延主动出击大破郭淮于阳溪。9月魏兵退。 第五次是战略攻魏出祁山。建兴9年春二月,出祁山,以木牛运,夏6月粮尽退军。其实根据《晋书。宣帝纪》也是被追击受了很大损失的。这次虽然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但准备显然还是不足,结果还是草草收场。 这一次战略上也始终处于魏国算计中,毫无胜算: 《明帝纪》引《魏书》曰:“初,亮出,议者以为亮军无辎重,粮必不继,不击自破,无为劳兵。或欲自芟上邽(今天水)左右生麦以夺贼食,帝皆不从。前后遣兵增宣王军,又敕使护麦。宣王与亮相持,赖得此麦以为军食” 《诸葛亮传》引《汉晋春秋》:“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今天水)。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而还。” 战术上也处处被司马懿算计: 《晋书。宣帝纪》: “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 ——这里估计有美化司马懿的地方,诸葛亮估计是割到一部分麦,其余大部分由于司马懿大军及时赶到被保住了。然后相持不与战,诸葛亮粮尽退兵。 “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破之,俘斩万计。” ——可见退兵的过程中是受到损失的,不过俘斩万计可能有水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