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新王赵胡身体不太好,在位时间只有十几年,一般事务大多交由丞相吕嘉处理。据考,越人大首领吕嘉为今广东顺德人,赵佗立国后为"和集百越"任用他当丞相。吕嘉有感先王重用,对赵氏王室死心塌地,忠心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当年随赵佗南下的秦军部众。新君赵胡对吕嘉非常信任。可是这样一来,多病不爱问事的赵胡声望就成问题了,从而引起了南越国名义上的藩属闽越王郢的觊觎。 郢是个野心勃勃的诸侯王,此之前曾入侵东瓯。闽越为诸越中较强大的一支,秦末时的首领无诸是越王勾践的后裔,曾起兵与诸侯一起反秦。刘邦登基后,便封无诸为闽越王。吕后执政时,汉越交恶,赵佗对抗汉军获得胜利,声威大振,他乘机在以兵力威边的同时,对闽越、夜郎等国施以财物笼络。这些小国一方面畏惧南越,另一方面也想借南越国的力量免受汉王朝的控制,于是便和南越建立了一种松散的"役属之"的关系。也就是说,自那时起,闽越国开始了对汉王朝、南越国的双重依附关系,历文、景二帝不变。 "七国之乱"时,吴王刘濞的儿子刘驹逃到闽越,对东瓯的杀父之仇,他时时记在心头,但自己已无势力,只能设法借助闽越为他铲除东瓯。刘驹常在闽越王郢的面前游说,郢正想向外扩张,刘驹的说辞颇中下怀。 公元前140年景帝亡,因为众大臣不愿皇帝太强,景帝尚在世时,便联合阻止了刘武被立为继位者。这样,景帝幼子刘彻便成了太子。刘彻登基时年仅16岁,闽越王欺刘彻是个少年天子,这一年从海陆两路发兵围攻东瓯。东瓯被围,眼看就要粮尽城破,忙派人黑夜突围,入长安见武帝刘彻,请求汉朝发兵救东瓯。 东瓯很小,汉武帝本不欲去救,想让这些好攻斗的越人互相消耗,但有大臣进言,汉朝曾规定各诸侯藩国不得互相攻击,如果小国来求不救,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影响其他国家臣服。刘彻觉得有道理,但仍不欲大动干戈地发虎符调兵,只让一个中大夫持节杖带了一批兵马去救东瓯。闽越王不敢跟汉军交战,赶紧带着掠得的东瓯财物、俘虏引兵而退。汉军也不追赶。东瓯王害怕闽越再次来攻,就向汉武帝请求内迁归汉,刘彻同意了。于是东瓯王率领4万多族人,在江淮之间定居下来,后来同当地人完全融合了。 闽越这次出兵东瓯,捞了一把,又见汉王朝没有追究,郢的胆子更大了,宣称要恢复其祖先勾践的霸业。恰好赵佗辞世,病恹恹的赵胡被立为王,郢认为机会来了,便于公元前135年,发兵攻打南越国的边邑。 有东瓯的例子在前,赵胡有样学样,一面调集军队加强防守,一面火速上书汉武帝,说是两越都为汉朝藩属,不能够擅自出兵互相攻击,现在闽越兴兵来犯,他却不敢违反规定发兵,请汉天子决断。 这一次汉武帝的反应和东瓯求助时大不相同。此时刘彻已21岁,正想大展拳脚,而且南越和东瓯不同,南越乃南方诸国中最强大的一国,控制南越,其他小国就可不战而下,又可得到南部出海口。因此刘彻对赵胡的举动高兴地表示赞赏,立即用虎符发了两路大军去夹攻闽越国:一路遣太行王恢出兵豫章,一路命大司农韩安国出兵会稽。 汉军压境,闽越国内部阵脚大乱。闽越王的弟弟余善未等汉军打进来,抢先一步把哥哥杀了,请求武帝刘彻罢兵。汉武帝乘机将闽越国一分为二,立余善为东越王,立无诸的孙子繇君丑为越繇王,从而把闽越直接控制在朝廷手中。 接着,刘彻先后派了鄱阳令唐蒙和中大夫庄助"谕南越",要赵胡亲自入朝谢恩。 唐蒙到南越后,赵胡磨磨蹭蹭没有明确表态。跟着庄助又下番禺,赵胡觉得挨不过去了,只好顿首叩谢:"天子为臣兴兵诛闽越,臣死无以报德!"表示愿从速入朝见天子。 但是一转身,以吕嘉为首的一班大臣马上力谏赵胡万万不可去长安,认为汉兵诛郢是杀鸡给猴看,而且先王有言,侍奉天子不失礼数就行了。吕嘉还担心赵胡入朝会被软禁,那南越不是要亡国了? 赵胡更怕入朝不安全,于是在庄助返朝时,推说自己有病,遣太子赵婴齐跟着去长安,作为人质当"皇宫侍卫"。 这以后赵胡一直称病,始终没有入朝见汉天子。可是,南越国并没有因此就逃脱被灭亡的命运。 对于开边,刘彻有着浓厚的兴趣。闽越和南越对峙时,他就想一举解决这两股割据势力。闽越直接受制于汉王朝后,南越国东南门户大开。鄱阳令唐蒙出使南越时,在番禺无意间吃到蜀产枸酱,一打听,获知南越国和夜郎国之间有条水道相连。返回长安,唐蒙便上书汉武帝,建议利用这条水道出奇兵制越。汉武帝大喜,封唐蒙为中郎将,令他带着1000名士兵和许多汉帛丝绸财物出使夜郎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