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西汉在一般情况下,边防军通常为三十万左右(边郡兵24万一25万,屯田兵3万,将屯兵2万一3万,属国兵1.5万)。而在武帝时,由于军事需要,尚临时增驻了六十余万屯田吏卒,估计其边防兵力最高额达80万一90万左右;王莽时,由于边防危机,也在边境临时增驻边兵二十余万,其边防军约有50万左右。 东汉时期,由于兵役制度较为复杂,有征有募,又大量采用了刑徒兵和夷兵,故很难测度其实有数量。然据《后汉书·西羌传》载:安帝元初年间,西羌寇乱,任尚为中郎将将兵征讨,虞诩谓任尚曰:“使君频举奉国命征讨逐寇贼,三州(指幽、并、凉三州,几乎是东汉西、北边郡之全部,笔者案)有屯兵二十余万人,弃农桑,被苦役,而未有功效,劳费日滋。”可知,东汉边兵虽不及西汉之盛,但也常备有二十余万。而在明、章之际,积极经营四裔,估计其边防兵数量会多些。 综观整个秦汉时期,边防兵力部署随一定时期边防政策及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在战时,由于军事需要,边防兵力较盛,如秦始皇时有边兵80万左右;汉武时边防征兵最高额也达80万一90万左右;王莽时达50万左右。而在平时,边防兵则相对较少,如汉初、昭、宣时期、东汉时期,边兵一般在20万一30万左右,约占全国兵力30%左右。 秦汉边防兵如此庞大,有多种因素造成: 首先,边防区域的扩大。战国时,诸侯王疆域较小,据《史记·苏秦列传》及《张仪列传》记载,“燕地方二千里”,“赵地方二千里”,“魏地方千里”,就是最大的楚国也仅“地方五千里”。而至秦统一,发展到汉,疆域范围东西9302里,南北13268里。疆域的扩大,导致边防区域的扩大。“秦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汉“西北、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涉及北边24郡。故此驻守兵员增多。 其次,边防对象强大。秦汉时期南有百越、西南夷,北有强胡匈奴、西羌、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南越在平定之前有“甲士数十万”。而匈奴“控弦之士三十万”。东汉后期的鲜卑“控弦之士二十余万”。面对如此复杂强大的边防对象,没有相当实力的边防兵是不可想象的。 复次,在统一的局面下,人口增多,兵源相对来说也有保障。 边防兵员的增多,相应地加重了百姓的兵役负担。《盐铁论·徭役》云:“今中国为一统,而方内不安,徭役远而外内烦也。古者无过年之徭,无逾时之役。今近者数千里,远者过万里,历二期,长子不还,父母愁忧,妻子咏叹,愤懑之恨,发动于心;慕思之积,痛于骨髓。”同时,也加重了百姓的养兵负荷量。 二、边防军的养兵费用 养兵费,这里主要是指军官俸禄和在役士兵的衣粮给养,是用于满足军事人员物质生活需要的费用,此为军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边防军的养兵费用各个时期不尽一致。同时也由于文献记载极为零散,致使各时期的养兵费用难于详考。所幸的是,汉简材料的不断发掘,为我们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些线索。这里拟以居延汉简为中心,结合现有文献,对西汉西、北边防军的养兵费用作些蠡测。以期看出汉代边防养兵费用的一般情况。 (一)军官俸禄。 军官俸禄的发放办法,秦至西汉初采用谷俸制,自武帝以后至西汉末年,乃依其官秩等级,每月给予一定数量的俸钱。如据汉简:“右塞尉一人秩二百石已得七月尽九月积三月奉用钱六千”(282·15);“斗食吏三人一月奉用钱二千七百一岁奉用钱三万二千四百”(4·11)。反映西汉官俸的文字材料十分零散。陈梦家先生根据文献记载和汉简资料,对西汉各级官秩俸禄作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并把他的研究结果列成“西汉月俸例表”,可供参考。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文献材料只记八百石以上官秩奉禄,而汉简则多记六百石以下官秩俸禄。边防军官多以二千石及其以下军官为多。所以,边防军官一般根据不同秩别享有16000钱/月一600钱/月不等的俸禄。 至于边防军官具体人数,文献缺载,不知其详。按西汉军队战时的部曲编制,其最基层为什伍编制。这在《续汉书·百官志》及上孙家寨115号汉墓出土的木简中可以得到证实,无需多说。而烽燧候望系统的编制,亦与此相差无几。如《居延新简》E·P·T43:39B:“第四燧长史口口关淳口口口钦杜口口迁郭口口口辛二崇凡九人,第十燧长……凡八人,第十黍燧长……凡九人,第二十三燧长……凡十人。”这说明汉代边防最基层的烽燧约十人为一个编制单位,由燧长统领。而燧长月俸为六百钱,和佐史相当,似是军队最低一级军官。我们以此为例,可以得出汉代边防军中军官与士卒的比例约为1:10。如果常备边防军30万,约有各级大小军官3万人左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