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汉朝 >

中国武将列传——光荣与寂寥 前汉时代 (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到了唐代,出现了一本叫做《李广传》的书既然是为“传”,那就是以李广为主角的小说。能够成为小说的主角,可见李广是相当受到欢迎的,而在这本书中,卫青和霍去病就成了完全的恶人角色。
    关于卫青这个人,他的姐姐乃是一个大美人,由于姐姐进入武帝后宫之故,因此卫青得以出仕。然而,这并不只是因为沾姐姐的光而已,他本身也是一个相当有能力的人。
    他在年轻时就进入军队,最初虽然是以士官的身份进入,但随着对匈的讨代,他也不断地立下大功。在此,李广因为运气不好,多次移动部队都没有遇到敌人,因而无法战斗,就在郁郁寡欢地归队的当儿,却传回卫青击灭匈奴的消息。跟随李广的人虽然不欢喜卫青,但这倒也不是卫青有什么不对。
    就这样,卫青当上了大将军。所谓的大将军,比单纯的元帅更高,应该可说是帝国军的最高司令官,已是可以与宰相匹敌的地位。而从李广一族看来,更是怎么样都不可能喜欢他。有一次,李广的儿子还去殴打卫青。卫青这个人的个性稳重,觉得还是不要与李广多起事端,所以即使被打了也默不作声。
    然而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却不愿意沉默。霍去病于十八岁时就以高级士官的身份进入军中,他趁着一次狩猎的时候,就一箭把李广的儿子射杀,如此一来,自然引起了很大的骚动。武帝认为这是事故,并没有追究霍去病的责任,然而也因为这件事情,他在《李广传》中也成了恶人角色。
    霍去病这个人跟着卫青的姐姐--也就是霍去病的阿姨--自幼小的时候就在宫廷之中,以大贵族的身份成长,再加上他是个天才型的人物,在与匈奴的作战中每战皆胜,像这样生在贵族之家的天才儿,自然难以理解底下人的心情,因而对兵士们十分冷淡。倒并不是说他故意冷淡,而是说他实在是难以注意和体恤,史书上曾有兵士们因没有补给而空腹,在冷雨中颤抖的时候,而霍去病悠然在帐中过着豪华生活的记载。
    然而不可思议地,兵士们倒不十分憎恶他,大概是因为霍去病这个人全身上下毫无邪气的缘故。最后,虽然这个人于二十四岁的少年之际身亡,然而在此之前,他也当上了骠骑将军,也就是元帅的阶级。像这样子年轻时就身亡的天才型人物,自然是相当具有人气,之前在日本还当上了少女漫画的主角,经过非常的美化呢!
    和霍去病相比,卫青虽是个较为注意他人的感觉而身段较低的人物,然而却没有霍去病受到欢迎。当然,这种事本来就见仁见智,不过,以司马迁的《史记》上也有记载:
    从武帝的眼中看来,霍去病这个年轻人是非常可爱的,因此总是对他提供一些比较容易出头的路走,不过,就算是有人安排,也还是有人会失败的,因此霍去病应该也确实是有些才能。再加上他在极度少年时就死亡,武帝当更当他感到惋惜才是。
    谈了这么多,在此也不得不提一提武帝这个人--也就是卫青和霍去病的君主。在一般中国的历史评价中,有所谓“渎武”的说法,指的就是亵渎了武这个字的君主。本来,“武”指的是防卫,以统一天下之后,只要将来犯的敌人击退即可。然而,武帝这个人,之前就说过是个非常喜欢华丽事物、好大喜功的人,因此非常想立下在军事上的功绩,而有着:如果敌人不来犯的话,那我就自己攻过去的想法。为此,他曾出兵朝鲜半岛,结果在当地设下了有名的乐浪郡,扩张了自己的领土。不过,在当时也引起了将军间的纷争,就算是建有大功的将军也遭到处刑。总之,如果只是无谓地想要扩张领土的话,在中国未必是会受到尊敬的。
    由于他好大喜功的个必,因此对于立下华丽大功的人他会看重,而那些没有立下什么功绩的人,他就会逐渐疏远。关于这点也反映在国内的政治上,他对于基本的事情不太在意,像是黄河泛滥使得数百万的民众痛苦不堪,他居然能够放着不管二十年以上。也因此,他虽然是将中华帝国的国威辉煌四方的人,但由于渎武的缘故,在其他方面的评判并不佳。而且他还重用酷吏,把所犯的罪不见得该杀的人也杀掉,再加上听信谗言之故,最后竟然连自己的儿子都给杀了。
    到了这时候,武帝终于开始反省,自己似乎做了太多杀生之事。随着自己所爱的女性相继去世,他留下了“欢乐至极哀情多”的名诗,而在失去了权力和威望后孤独地度过晚年。
    武帝是位英雄般的君主没错,他扩大领土宣扬国威,然而在背后却似乎太过逞强,流了太多无谓的血,在这方面的评价不高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在这样的治世,连书写《史记》的司马迁(注:纪元前一三五?~前九十三?年。前汉历史家。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出身。生于以编纂历史书为职之家族中,自幼即有秀才之誉,加上二十岁时起就旅行诸国搜集资料,提高了不少见闻。他虽欲接续父亲之职努力于历史书的编纂上,惟在纪元前九十九年对匈奴之虎中,因为庇护成为俘虏的李陵而受宫刑,也就是去抛之刑。在忍住如此的屈辱下所完成的《史记》,不但创下了纪传体书写历史之正史最初的典范,同时也成为传世千古的名著。--《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本身,都因为没有那么严重的事情而以不敬之罪入狱,爱到宫刑的处分。关于这件事可以参考中岛敦的《李陵》一书。李广的孙子李陵,虽然也十分善战,然而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回报。而就在疑为叛敌的事件中,为李陵辩护的司马迁就遭到了很惨的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