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汉朝 >

揭密汉武帝时刺杀大将军案:李敢为何刺杀卫青?(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卫青要不要对李广的死负责呢?事实上,他是遵照汉武帝临行前的告诫办事。而且考虑到李广数十年的战斗经验,卫青对李广的弱点是清楚的。漠北之战倾注了汉朝的全部国力和朝野的殷切希望,关系国家安危,也关系前线将士的生死,卫青为人小心谨慎,最后不用李广而用公孙敖,并没有徇私枉法、陷害李广的意思。李广辛苦一生,都没能封侯,客观地说不是汉武帝不想提携李广,而是李广身经百战,屡战屡败,实在是没有达到裂土封侯的标准。李敢将父亲的死归咎于卫青,不应该。 
    话虽如此,李敢刺杀卫青的案子毕竟犯了。怎么处理呢?
    卫青让人将李敢好好地送回家,然后召集家人侍卫,命令不许将李敢行刺之事泄露出去。
    卫青温良和善,不愿与李敢为敌。更重要的是卫青自己的处境也很微妙,在权力场上如履薄冰。卫青家族出了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卫青自己和姐夫公孙贺、外甥霍去病封侯拜将、手握兵权,他还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卫家赫然是西汉帝国的权势第一家。家族兴旺了,掌权了,不一定是好事。因为最上头的皇帝、汉武帝刘彻权力欲望特别强烈。刘彻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一般雄才大略的人,权力欲就强,疑心也重。卫青一家的势力遍布朝野、手握兵权,自然也受到了刘彻的猜忌。姐姐嫁入卫27 家后,卫青的权势熏天,仿佛是“天下第二人”,刘彻的猜忌心理重新泛起,开始不信任卫家了。刘彻先是让卫青离开前线军队,招到长安来居住议政,将卫青高高挂起;同时分化卫青家人,重用霍去病,让霍去病牵制卫青。小伙子霍去病虽然是卫青的外甥,毕竟不姓卫,而且头脑简单,政治幼稚。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只知道行军作战打匈奴。刘彻曾经劝霍去病学点吴起、孙子的兵法,霍去病回答说行军打仗不拘泥于古代兵法,学那些玩意儿没用。刘彻发自内心地同时也有目的地宠爱霍去病,着意培养,委以军事重用。汉朝和匈奴的战争在继续,但卫青失去了对前线部队的直接指挥权,主要是发挥着名义主帅的作用。相反,霍去病在祁连山战役、招降浑邪王等事上立下了赫赫战功。这年春天,朝廷谋划漠北战役的时候,刘彻干脆将卫青名义上的主帅也给撤掉了,命令卫青和霍去病分别率领五万精骑,兵分东西两路,远征漠北。双方互不节制,分头行动。
    漠北战役如今胜利结束,天下太平。汉武帝更加不需要声望超群、领兵驰骋的卫青了。卫青的权势建立在军功上,现在军功不可能再有了,只剩下皇帝的猜忌和防范。刘彻继续捧霍去病去压卫青。等卫青、霍去病凯旋归来,刘彻很客气地不让他们继续掌握军队。卫青是大将军,霍去病是骠骑将军,又是万户侯,没办法再提拔他们了。刘彻很有创意,新增了“大司马”的官职,让卫青、霍去病并列为大司马。卫青是大司马兼大将军,霍去病是大司马兼骠骑将军,地位相等。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那些墙头草和势利小人纷纷给霍去病拍马屁,有事没事往霍去病家里跑,套近乎。其中就有很多原来经常在卫青家里出现的面孔。霍去病家里热闹了起来,卫青家门口一下子就冷清了起来。好在卫青是一个厚道恬静的人,将这一切已经看开了。他家里人有时候也会感叹世态炎凉,卫青不以为然,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愿地过着恬淡平静的生活。
    遭遇李敢的行刺,卫青的第一反应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件事情传扬出去,对李敢不利,对卫家也不好,还不如保持一团和气。卫青毕竟是个好人。
    然而,李敢行刺让许多人看到了,压是压不下去了。事情很快传到了霍去病的耳里。霍去病一如既往的头脑简单,更理解不了舅舅的韬光养晦,他记恨起李敢,欲先除之而后快。他瞄准李敢到甘泉宫参加皇家狩猎的机会,人来人往,寻机射杀了李敢。名将之后横死,总需要有个交待。汉武帝正宠信霍去病,还需要霍去病制衡卫青的势力,于是替他说话:“李敢是被鹿触死的,可惜了。”这件事情就这么掩盖过去了。
    卫青知道后,惨然一笑。
    第二年(公元前118年),李敢的叔叔、丞相李蔡被扣上私自侵占汉景帝陵园前一块空地的罪名,被迫自尽了。他担任丞相四五年间,协助汉武帝治吏、改币、统禁盐铁等事,中规中矩。事实上,汉武帝选择李蔡,并非看中他的能力或者想法,恰恰是因为他平庸安分、循规蹈矩。还是那句老话,汉武帝是一个强权的皇帝,不能容忍强权丞相的存在。所以他执政时三五年就换一个丞相,李蔡只是其中的一个匆匆过客而已。
    李蔡是汉武帝的棋子、李广是汉武帝的棋子、卫青是汉武帝的棋子、霍去病是汉武帝的棋子,但李敢不是汉武帝的棋子,他的作用和分量不够做皇帝手中的棋子。李敢是个“搅局者”,讨人嫌,所以不如除去的好。从汉高祖诛杀韩信到汉景帝诛杀晁错顶罪,再到后来汉武帝腰斩公孙敖,西汉王朝一路下来血光不断。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挑棋子、用棋子是帝王为政的学问,皇帝老子掌握了就可以了,大小臣工没有必要学。合格的臣子应该是循规蹈矩、安心做好皇帝棋子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