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建昭三年(前36),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发西域各国兵远征康居,击杀了挟持西域各国并与归汉的呼韩邪单于为敌的郅支单于,匈奴的势力在西域消失,汉和西域的通道大为安全了。 西域道畅通以后,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为一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除此以外,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蒜、胡桃等植物,陆续向东土移植;西域的良马、橐驼、各种奇禽异兽以及名贵的毛织品,也都源源东来。中原地区则向西域输送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并把铸铁技术,可能还有凿井技术传到西域。这种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汉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羌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分布在西海(青海)附近,南抵蜀汉以西,西北接西域诸国。羌人有火葬习俗,人死,焚尸而扬其灰。羌人人口增殖,分为很多部落,但是不立君长,没有统属关系。部落中的强者可以分种为酋豪,弱者则为人附落。战国初年,羌人无弋爰剑被秦人拘执为奴,后来逃回本族,被推为豪,爰剑和他的子孙,从此就成为羌人世袭的酋长。羌人营田畜牧,日益兴盛。 西汉初年,羌人臣服于匈奴。汉武帝击走匈奴后,从令居(在今甘肃永登境)向西筑令居塞,并在河西陆续列置四郡,以隔绝羌人与匈奴的交通。羌人曾与匈奴连兵十余万攻令居塞.汉遣李息等率兵十万征服了羌人,并设护羌校尉统领。宣帝时,羌人与汉争夺湟水流域的牧地,汉将义渠安国斩羌豪,镇压羌人,羌人遂围攻金城郡(今甘肃永靖西北)。宣帝令赵充国等率兵六万,屯田湟中,相机进攻,取得了胜利,置金城属国以接纳归附的羌人。今青海西宁以北孙家塞汉墓中,发现木简约四百枚,记载了西汉军功爵级、军队编制、操练法规、作战阵法等重要内容,还有《孙子兵法》的片断佚文。据实地考查,墓主马良,当是赵充国属下将校。昭宣以后,部分羌人逐渐内徙,在金城、陇西一带与汉人杂居。王莽时在羌人地区设西海郡,徙汉人入居其中。 西南各族 西南地区,分布着许多语言、习俗不同的民族,汉朝时统称为西南夷。大体说来,贵州附近有夜郎、且兰,云南滇池区域有滇,洱海区域有昆明,四川西昌有邛都,雅安附近有徙,甘肃南部的白马氐,当时也列在西南夷中。夜郎、滇、邛都等族人民结发为椎髻,从事农耕,有邑聚,有君长。昆明等族人民编发为辫,过着游牧生活,没有君长。 乌桓 鲜卑 乌桓是东胡的一支,汉初以来,活动在西拉木伦河以北的乌桓山一带。乌桓人俗善骑射,弋猎禽兽为事,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他们也经营农业,种植耐寒耐旱东穡。乌桓男子能作弓矢鞍勒,锻金铁为兵器,妇女能刺绣,善于编织毛织品。乌桓部落分散,邑落各有小帅,但还未出现世袭的酋长。他们推举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为“大人”。血族复仇的风习,在乌桓社会中还很盛行。乌桓部落中自大人以下各自畜牧营产,不相徭役,还未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西汉初年,乌桓为匈奴冒顿单于所破,力量孤弱,臣服于匈奴,每年向匈奴输牛马羊和毛皮,过时不纳,要受到匈奴统治者的惩罚。武帝时霍去病率军击破匈奴左地后,把一部分乌桓徙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今河北北部及辽宁南部),设护乌桓校尉监督他们,让他们替汉军侦察匈奴动静。昭帝以后乌桓渐强,常常骚扰汉幽州边郡,也常常攻击匈奴。 鲜卑也是东胡的一支,言语习俗与乌桓大致相同,但比乌桓落后。鲜卑自从被冒顿单于击破后,远徙辽东塞外,南与乌桓相邻,没有同西汉发生直接联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