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死了,他若不死,会怎么样?一般情况下秦祚应该会长一些吧。他行仁政是必然的,但或许他的仁政一时未见明显效果,而陈胜吴广仍然起事,项羽刘邦亦随之而发——也许还会有巨鹿之战,但很难有章邯之降了——这么说来,至少秦亡的时间是可以向后推数月甚至数年的,甚至不亡也未可知——即重新统一天下,或再回到战国时代,即秦自保关中。历史没有假设,但我们至少可以肯定他必会行仁政的;只是我们不知道他善政的脚步,能否赶得上反叛者的脚步?不知道他的善待重用宗室文臣武将,能否让秦帝国再现,或自保关中之诸侯地位?还是不做这样的假设吧,这只会让人更无奈更伤心更愤怒——无论对扶苏其人,还是对被杀的秦诸公子,还是众多秦之大臣,还是不得“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的丞相李斯,还是被二世暴虐而待的天下苍生——这样的假设毫无意义而且残忍,太不近人情。 再回想一下,当我们设身处地,想象一下自己就是扶苏,远在边漠;当他突然间看到使者拿着这份诏书来到你面前,迫你自杀。你这时会想到什么呢?你首先会想到的是,这份诏书的背后是什么?正如蒙恬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可疑。然而扶苏不能公开说出来,每一种情况都是无法公之于众的,他唯有如史书记载的那样默默地流泪。不是因为软弱,而是因为绝望,因为为了国家,他只有一条路可走。如果为了自己,他完全可以选择其它的路。他对蒙恬说:“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难道这句话是他内心深处的真正想法吗?当然不是,根本不是;这只是他能够说出的正面理由而已——他不能说我是因为不想让秦帝国内乱而自杀(当然蒙恬也是完全可以想到这层的,这些人的智慧都是深如大海)。高尚的公子扶苏,他对秦帝国,已经做了自己能够做到的一切,因为他献出了一个人最为重要的生命;唯一希望的就是新君,善待民众,减少已经尖锐之极的国家内部矛盾,让秦王朝万世而存。 他的心里,何其痛苦!又有几个人知道呢?希望我们后人,不要认为他软弱.或者愚忠等等。那样,你们把先人中的俊杰想象得太简单了,太平面化了。他们的内心一般都是深不可测,我们几乎都不可能看到其中最深处的东西。我读扶苏,深感其仁,深悯其志,深悲其遇。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时人和后人是有足够理由替扶苏感到可惜的,因为他的仁厚与牺牲并没有换来秦帝国的万世平安强大,反而令横扫六合的秦帝国二世而亡——当然这不是他的错,而是人头畜鸣的二世与指鹿为马的赵高的滔天罪恶使然。后世唐太宗有玄武门之变,太子及齐王的身死换来的是中国历史上万载仅一见的贞观之治;而扶苏之死,却让秦帝国迅速崩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