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36国,基本都已经臣属于匈奴,匈奴在当时的焉耆设置了地方官,维持其统治。负责税收和贡品的收缴。刚开始,匈奴对各国的政策还是很有特色的,叫“杀富济贫”,有时候从富裕的国家多收点,接济接济贫困地区。 喀什加里亚的北边是天山,天山北边是准葛尔盆地和伊梨河流域,此时的这片区域,还是乌孙的地盘。而喀什加里亚的西边,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葱岭。现在叫帕米尔高原。葱岭以西,就是大宛国, 大宛国后来被称为破落那帝国,或者是浩罕帝国,占据了药杀水的上游的广大地区。大宛这个国家当时比较大,共有70多座城,但是此处的居民并非游牧民族,他们已经开始进入了农耕文明。民众骁勇善战,在匈奴的重压之下,一直保持着国家的独立与领土完整,实属是不易。 在大宛的西边,就是月氏和康居两国。上面提到,月氏原本居住于中国的西北,后经准葛尔盆地迁入南部索格地地区,这个区域在《汉书》中被称为“河中”地区。根据张骞的记载,当时月氏的王庭在妫水以北还没有迁都,但是月氏已经征服了妫水以南的大夏国——就是达海国、或者是西方历史书籍中说的由希腊人建立的“巴克特里亚”。自此,希腊人统治的巴克特里亚的历史,就走上了消亡。虽然张骞的记载中没有提到希腊人在巴克特里亚的统治,但是他也说明,正是由于大夏的松散的城邦制,没有有效的团结起来对抗外来的入侵,才导致了月氏人逐个的击破并征服。此时的月氏人虽然还是保持了游牧民族的特色,但已经开始逐渐走上了定居,并具备了农耕文化的特点,出现了封建贵族地主。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当时的月氏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虽然被匈奴击败,但是仍然具备中央集权国家的特点。但是,几年之后,月氏的封建贵族地主的势力逐渐扩大,终于导致了月氏的分裂,月氏于是分为5部,其中最大最重要的一部,就是中国史书上记载的“贵霜”王国。以后,贵霜王国逐渐的崛起,并征服了整个东伊朗地区(波斯高原的东部),而且进入了印度的北部,并且在印度北部,建立了后来著名的——贵霜王朝。 至于康居,当时国家所处的位置在月氏的北边,也就是在妫水和药杀水之间的索格底地区的大片土地。后来这片区域出现了几个出名了城市化国家——布哈尔和撒马尔罕。在张骞通西域的时候,康居人就在药杀水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并且逐渐发展起一座延续至尽的历史名城——塔什干。 康居当时还是继承和发扬了游牧民族的特性,逐水草而居。他们“南羁事月氏、东羁事匈奴”(见《汉书》),说明当时的生存压力还是相当巨大的。但是康居人并没有因为恶劣的生存环境而屈服,他们坚强的屹立了一段时间,也曾经逐渐的壮大,成为中亚地区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可惜的是,他们最后也走上了月氏人的旧路,分裂为5部,并逐渐的消亡,化为历史中的一颗璀璨的沙砾,其结局不能不令后人慨然...... 张骞本人到过的国家,似乎仅仅局限于康居和月氏。对于中亚地区或者更西部的国家,他是没有任何的文字记载的。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张骞没走那么远。 其实,在月氏的西部,还有一个著名的国家——安息。他们居住在土耳其斯坦的西南部和伊朗高原的西部地区。其实“安息”就是我在另一个帖子里说的“帕西安人”,这也是西方的称呼。因为,安息的英文字母是ANSAK,而帕西安帝国的缔造者的名字ARSAK,证明了两者都是一音转译。 另一个中国历史中记载的国家“奄蔡”,则居住在土耳其斯坦的西北部。奄蔡人就是西方历史书上记载的“阖苏”,因为英文的拼写证明了这一点——AORSI,AORSI人有人认为是马萨盖达人的后裔,我在前面的中亚历史故事介绍中,介绍了马萨盖达人的情况;也有人认为是马萨盖达人和土耳其斯坦人通婚之后产生的变种。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对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中对于中亚地区的几个国家的名称对上号了吧—— 漏了一点,根据剑桥中亚史的描述,当时的土耳其斯坦的东北部,居住着吉尔吉斯人,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说的“坚昆”人。此外还有丁零人,有人说他们是回鹘人的祖先。他们此时都是匈奴帝国的臣属。 刘彻即位之时,派遣张骞出西域的主要目的,是想联合月氏人,一起进攻匈奴,使匈奴东西不的兼顾,从而消除汉王朝北部的重大威胁。此时,刘彻虽然表面仍然和匈奴维持良好的关系,但是私下里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张,那就是,积蓄力量,与匈奴一战! 可是,刘彻没有想到的,张骞出使5年之后,一直没消息,莫非人间蒸发了~。刘彻于是单独行动。设伏兵于北部边界,诱击匈奴的军臣单于。可惜功败垂成,匈奴单于逃跑。由此,两国彻底决裂,进入了长期的战争。但是当时两国的实力大体是相当的,谁也不能征服谁,汉在西部取得了突破,公元前127年,汉军占领河套地区,恢复了秦朝时期对鄂尔多斯草原的控制。而匈奴人则在东部地区取得了优势,占领了山西和河北的重要地区。双方基本是打平。 公元前123年,匈奴迁都,将司令部迁往漠北蒙古的色楞格河区域,也就是现在的乌兰巴托。这里也是1300年之后蒙古帝国崛起的地区,而此前,匈奴的王庭一直是在漠南蒙古。蒙古的迁都,历史评论家有两种说法,一说匈奴的北迁,是为了引诱汉军北进而歼之,另一种说法,认为匈奴北上,是拉开与汉朝边界的距离,有示弱的意思。我个人认为,后者的说法是成立的,匈奴本来为游牧民族,其战争的韧性与汉朝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此次的北上,确实有暂时脱离接触的嫌疑,因此我认为,自匈奴都城的北迁开始,汉朝和匈奴的军事均势,正在逐渐的改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