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化将现代文化思想梳理为四派:中西文化调和派,代表人物是杜亚泉;反对调和主张西学为人类公有之文明派,代表人物是陈独秀;不排拒传统但主张以西学为主体不重视中国文化的特性派,代表人物是胡适;强调中西文化之共性主张以中学为主体派,代表人物是吴宓。 从全部思想倾向来看,作为现代历史上卓有影响的学者鲁迅无疑倾向于以上四派中的第二派,鲁迅对于国学与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毅然决然的。如《关于新文字》中:“方块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又如《忽然想到》中,“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就思想的积极性而言,鲁迅攻击的一个关键点集中在国学与传统文化和专制统治不能截然分离的“吃人性”与“奴役性”上。在小说《故乡》中,当成年的闰土与童年的玩伴“我”相遇,恭敬地喊“老爷”时,鲁迅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而倍感沉重。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人与人之间的压迫,是鲁迅一生的敌人。 然而站在一个崭新时代的当口,我们应当有适应今天的价值判断,社会的长远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不断演化,既往历史中消极与负向的东西要予以剔除,积极与正善的东西要予以保留与继承。五四时代和今天的环境不同,对于五四时代知识分子的选择,同样也要重新看待。 李诘(学者) 别水/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