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永恒的孔子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新年伊始,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北门,一尊高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落成,引起中外人士的高度瞩目。
    孔子的思想集中融汇在《论语》中,《论语》问世以来的两千多年,它一方面被推崇为泰山,另一方面又被贬斥成一?泥土。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孔子作为圣人面目,其《论语》在本质中始终闪烁着经典的光芒,北宋时期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有人说孔子及其思想为腐朽、糟粕、封建危害,并指责其误国误民,促使我堂堂中华在近代走向屈辱和被侵略的历史悲剧。在新的国际环境和受制衡时代,更是雪上加霜难于阻挡西方文化的日益侵蚀,其思想甚至于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方向。但是,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受孔子儒学的长期影响,我们民族有一种从容不迫的精神气概,这是一种至高至上的人格理想。与西方哲学有差异,中国哲学崇尚一种庄严神圣、温柔理智的中庸之美。孔子的铜像,闪耀着内在的伟大辉煌。这种辉煌印证孟子悟出的“浩然之气”,只有天地之气凝聚在巍巍群山之中,才铸成一道具有战斗力的绚丽金光。
    还有人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了“孔家店”,把国人从深重的封建礼教中解放了出来,时代彻头彻尾地把儒家思想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我们无须也没有必要把孔子的帽子重新戴上了。然而,历史老人以其智慧窥视社会的发展,不像陈子昂悲叹的那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华文明有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君不见所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批孔”,早已成了十年浩劫的渣滓,我们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更加发扬光大。孔子及其儒家学问已深入人心,流淌着炎黄子孙的文化血脉,贯穿着华夏儿女的思想感情结构,延续着我们生活方式的香火,从这一意义而言绝不能放弃割裂,否则便是在茫茫人海中审视不到文化源头。
    《论语》中最有影响力的学说伦理,不但对中华民族铭刻有深远的文化烙印,而且波及世界各个国家地区。一些西方学者曾预言:“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须到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无疑孔夫子仍站在历史的风头浪尖,古代《论语》中的某些思想始终都有超前性,其文化魅力是全球性和全人类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些儿时少年就开始熟悉的人生哲理,将教育和启迪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一个民族的兴旺,一个国家的昌盛,都不能割断我们具有深厚土壤的文化,割裂是一种沉重的代价。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现代的文明,只有对国家的传统文化进行扬弃,才会带动我们与世界交流,共同取长补短。
    孔子是一面传统的文化旗帜,穿越千年后,又与现代思潮交融,并将开辟新的大运河,继续扬帆。(李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