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我的名字注定了我这辈子一定要跟制茶扯上关系”,梁济业笑着讲:“白话里‘济业’与‘制叶’谐音,我的人生路从小就决定了。”作为2005年、2006年的普洱“茶王”——皇贡茶叶的创始人,“西双版纳皇贡茶厂”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有着人们印象里生意人所没有的内敛和坦诚。谈起自己从事茶行业、并创出一片天地的故事,再艰难的岁月,他讲起来都是那么的云淡风轻。 ——挫折—— 投资乐园以失败告终 梁济业与茶的缘分起源于童年时候。小时候,爷爷是广州出名的文化人,最喜欢的就是喝普洱茶,他从小随爷爷长大,也一起喝着普洱茶长大。 少年时期,电视《走进西双版纳的密林》让美丽的西双版纳走进了梁济业的视野,那里神奇的热带雨林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深深地吸引了他。长大了,如“无巧不成书”的故事一般,到西双版纳旅游的时候,他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美丽的西双版纳姑娘,从此与她一起在西双版纳扎下了根。 上世纪90年代初,有商业头脑的梁济业与朋友在西双版纳开辟了一个荒岛,在那里配备了游乐设备、亭台和游艇,兴建了一个民族风情乐园。 然而,梁济业的创业计划太过理想化,没考虑到很多的客观因素,乐园的经营问题在不久后便出现了——西双版纳的消费水平不高,很少当地人到乐园玩,而旅游客源受淡旺季的影响,波动很大,乐园的收入很不稳定,最后甚至入不敷出。 过了几年,梁济业他们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只好关闭了乐园,第一次创业最后以失败告终。 ——机遇—— 上山散心“采”得创业灵感 这次创业的失败对于本来雄心壮志的梁济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为此,他经常独自到山林中去小住一段日子,以平复心情。山上淳朴的民风和自然的环境让他感到了在商场中不曾有过的舒畅,慢慢和山民们结交成为好友。 山民们大多以种茶制普洱茶为生,总是热情地以茶招待他。这一辈子第一次喝到这么天然的普洱茶,让他一下子被吸引了,开始好奇地向山民们请教种茶制茶的“秘诀”。在学习的过程里,他的心情慢慢沉淀下来,也渐渐悟出了自己投资失败的原因——没有做“因地制宜”的生意。 于是,他暂时在山上定居下来,偶尔下山,就把自己亲手制出的普洱茶送给亲朋好友们分享。没想到,远在广州的朋友们迷上了他做的茶,已经不满足于他偶尔的赠送,而是“强迫性”地把钱打入他的账户,“逼迫”他制茶来“供应”自己。不得已之下,他只好不再持“玩”的心态,而是认真地制茶来完成好朋友们“强硬”交给他的任务。 无意中开拓了市场 时间一长,梁济业制茶已经不只是供给自己、家人和朋友们喝了,越来越多的一些人喝过他的茶,都“上瘾”了,追着买他的茶,他应付不来之下,和山民们一起制茶,以更大量生产茶叶。慢慢地,雪球越滚越大,他的“生意”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于是他索性自己开了个小工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经营—— 他自己步行走遍了西双版纳的山林,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勘察了很多地方,最后把自己的厂址选在澜沧江附近,临江而建,较适合普洱茶的生长和发酵,并在南糯山发展了古茶园,就那里的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所产的茶叶芽肥毫壮,品质优良,而且私人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当地老百姓脱贫,当地政府能在政策上给予很大的帮助。 不顾危险上山采茶 每一次选茶料,梁济业都要亲自上山,自己爬树摘叶选料。多年的经验,练就了他的采茶能力,对于山上不同方位长出的茶他都能从口感上分辨。为了采集到更加上等的茶毛料,梁济业不顾亲人的劝告,常常深入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茶山里寻觅自己心里的“上等货”。 有一次,梁济业进山采集毛料,山路崎岖,两边的杂草都很高,还下起了雨。他一时大意轮胎陷入了泥沟,上不来,只能在山坑里呆坐了一整晚,直到第二天才被当地的村民救出。今年荣获马帮贡茶万里行精品普洱茶交易会“金奖”称号的古贡金砖便是梁济业千辛万苦从西双版纳大勐龙勐宋大寨的百年大叶种乔木古茶树处采得。 被问及创业的艰难,梁济业却不诉苦,只说最难的是好原料的采集。因为好茶叶慢慢被采完了,他必须进入到更深入的老林中,花的时间更久了。 利润达三成就足够了 而且,随着普洱茶行情的看涨,材料的价格也快速上升了——2001年时十几元就可以收购到1斤茶叶,2002年时已经要二十多元,而现在更是夸张——1斤普洱茶叶的收购价更是高达200多元。 不过,“淡然处之”是梁济业做事的一贯心态。他认为,无论行业价格如何上升,他只要能稳赚30%的利润也就足够,最重要的是把好茶做出来给大家品尝。即使是做生意,也要持有秘诀——“平常心,善调整,不计较”——无论做什么生意,都不失去自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