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玉 前晚,广州大剧院上演了首场曲艺类演出——陈玲玉琵琶弹唱音乐会。现就职于广东音乐曲艺团的陈玲玉是国家一级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粤曲传承人。她的琵琶弹唱使得她以第一个曲艺演员表演身份,“跨江渡河”赴北京、上海、天津开个人演唱会,将广东曲艺于北方扬名。作为粤曲传承人,陈玲玉说:“创新是最好的传承。”前晚的演出让1600多位本土观众见证了她在琵琶表演和平喉演唱等诸多方面的创新,现场除了老牌铁杆乐迷外,还有相当一部分“80后”观众亦看得津津有味。陈玲玉在演出结束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其实手指和嗓音条件并不很好” 记者:琵琶是弹拨乐中最难的,您在学习过程中有何体会? 陈玲玉:我十三四岁开始学琵琶,当时只是培养一种兴趣,后来要以此为专业时,母亲是坚决不同意的,但我是个一条道走到黑的人。既然老师说我行,我就想试试,其实我的手指和嗓音条件并不是很好,但真的很用功,我想我既然走到这条路上就要努力去做。把琵琶当成一门专业去学的确很枯燥,也很辛苦,我可能习惯了“苦中作乐”,至今仍保留着一个习惯,就是无论干什么,哪怕开会的时候,手指都会有意识地做弹拨运动,时刻保持手指的灵活度。为了筹备这场音乐会我瘦了8斤,每天都凌晨4时多才休息,但也不觉得多辛苦,尤其看到新老观众都很喜欢我就觉得值得了。 粤曲并不“老土” 记者:此次音乐会是自1996年“京津沪穗港澳巡演”后,15年间您首次在家乡广州举行专场音乐会,为什么时隔这么多年,有些什么样的想法? 陈玲玉:15年间,我在世界各地巡演40多场,这次在广州大剧院的演出是为从艺30周年而精心准备的。30年不长不短,应该做一次小结。寻访世界各地的十几年间,我一直在打磨琵琶弹唱的个人风格。很多中国观众认为曲艺有些“老土”,不登大雅之堂,但国外的观众却反响热烈。我个人认为,粤曲也有阳春白雪的一面,关键是传统艺术如何与时俱进,如何以为现代人所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传承下去。 所以,在这场音乐会上,我特别选用了以四首传统琵琶乐曲为主线,穿插多首轻松动听的广东小曲相结合的形式,希望熟悉粤曲的观众感到过瘾,不熟悉粤曲的观众也能听进去。 记者:大剧院的票在元旦前都已售罄了,您此前有预料到吗? 陈玲玉:真的没想到票会卖得这样好。这一方面得益于观众素质的不断提高,一方面与曲艺人不断努力实践创新有关系。例如,我在这场音乐会中就想了很多“新招式”,除了刚才说的加入广东小曲外,还有在我身后,是70多人的民乐演奏团和20多人的伴唱,这样的演出阵势在曲艺类演出中算是非常庞大壮观了。而且,制作团队还配合我每一首曲子专门设计了大屏幕投影画面,这也使演出效果更加生动。 “有悖传统”爱漂亮 记者:你9次出场,几乎每一次都换一套新礼服,都非常讲究时尚,这与人们通常印象中的曲艺演员又不太一样。 陈玲玉:嗯,是的。通常平喉演唱者都效仿男声演唱,所以在服装上也比较保守中性,西装穿得最多,或者旗袍。但我比较爱漂亮,从一开始登台,我就喜欢穿长裙礼服,虽然有悖传统,但我发现很多观众喜欢。曲艺演员也可以很漂亮、很时尚。同样,我的演唱中,不仅有传统曲艺演唱的功夫,还融合了戏曲表演的技巧,这可能是我个人较为鲜明的风格。 记者:琵琶最早源于北方,您认为北方琵琶演奏与南方的琵琶有哪些鲜明的特色? 陈玲玉:北方当然以豪迈著称,像我的老师李丹红,她演唱的《满江红》豪迈、硬朗、有气势,我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后来,我感到自己身上有更多的女性柔的一面,我不想掩饰,反而想把这点表现出来,所以我在演唱曲风和着装上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其实,广东曲艺的最大特色在于“兼容并包 洋为中用”,所以广东曲艺还是很有时代感的。以前一提到曲艺,观众往往想到天津、北京这些地方,现在不同了,广东曲艺在全国和世界都很有影响力,创新是最好的传承。(刘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