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传承与发展 (一)传承 1.相关政策及举措 关于摆手舞的传承保护工作,早在70年代的时候,酉阳政府就已经在全县50多个乡镇开始了摆手舞的全面普查,并且进行整理,经过4年努力,摆手舞被收入“酉阳民舞集成”。 1994年,酉阳政府开始投入资金在酉阳县内组织摆手舞培训班,每期在各区、县、镇各居委会抽派2—3名文艺骨干去县上进行摆手舞培训。2001年,酉阳政府投入1400万元在酉阳修建了一个上万平方米的桃花源摆手舞广场。2008年,国务院正式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摆手舞”已经成为酉阳县的一个文化标签,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关注酉阳摆手舞。“摆手舞的传承具有很大的现代价值,”为了更好地传承摆手舞,酉阳政府还推出了“酉阳土家摆手舞”传承计划,在县内建立多个摆手舞重点保护乡(镇)、村以及给予一些高龄的民间艺人一定的传承补贴,并且在酉阳各学校开设《土家摆手舞》等民族民间文化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键在于活态的‘人’的传承。”2014年,重庆市文化委在可大乡新溪小学建立了“摆手舞教育传承基地”。 2.教育传承现状 在本课题田野工作期间,重点对“摆手舞教育传承基地”可大乡新溪小学在摆手舞的教育传承发展方面进行了考察与研究。新溪小学共有六个年级,师生500余人,为了让学生们学到更“正宗”的摆手舞,学校专门邀请了摆手舞传承人田景银老师定期为学生们进行摆手舞的授课,学校精心为学生们安排了课程,每周固定的摆手舞课有一节,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太小,因此只能对其进行摆手舞的一些基础知识的普及以及让他们开始接受、喜欢摆手舞,从三年级才正式开始学习摆手舞。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求部分老师也加入到摆手舞的学习行列当中来,不仅营造了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传承氛围,同时也为了之后能有更多的老师可以进行摆手舞的教授。目前新溪小学在摆手舞的传承工作上已经逐步取得成果,在对该校校长的采访中得知,学校在进行摆手舞教育传承的工作中也面临着教育设施设备不全的困难,例如,因为学校场地太小很多摆手舞的活动都无法举行,为了更好地传承摆手舞,目前学校正在进行扩建,计划于2017年完成,扩建完成之后学校将举行“摆手舞比赛”、“摆手舞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学校目前也在计划进行摆手舞乡土教材的创编。 (二)发展 近几年,摆手舞的传承保护工作在酉阳各级政府的带领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摆手舞的发展前路依旧还任重而道远,重点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文化的觉醒与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在文化繁荣发展的今天,摆手舞作为一种“小众的”传统民间文化,亟需对自我进行理性的思考与深刻的反省,思考摆手舞传承的现状与问题,反省未来发展之路,不断完善自我,推动摆手舞的创新发展。可大乡作为原生态摆手舞的发源地,村庄仅留守一些老人和小孩,年轻人基本都外出务工,很多人都觉得原始摆手舞太丑、没意思。对于这种情况,政府发挥其主导作用,主动在包括可大乡在内的酉阳各地多开展摆手舞交流创新活动、比赛等,宣传、推广摆手舞,呼吁倡导更多的人学习摆手舞、喜欢摆手舞,以此唤醒“摆手舞之乡”的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责任意识。如今摆手舞已成为了酉阳的“文化标签”,越来越多的酉阳人真真正正地开始了解属于自己的文化宝藏,渐渐地树立起了传承保护意识,并且能够主动地担任起“摆手舞传承者”的角色,让摆手舞走出酉阳,走向大众。 2.传承教育的良性循环 在对可大乡新溪小学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百分之五十七的学生认为在听流行音乐与跳摆手舞中更喜欢听流行音乐,而仅有百分之十四的学生是源于喜欢摆手舞才去学习摆手舞。阎敏在《新媒介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新路径——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中提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新溪小学在开展“摆手舞进课堂”的工作中,不仅邀请传承人进行原汁原味的摆手舞授课,并且对摆手舞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与发展。首先,为了更好地发挥摆手舞的实用功能,学校在保留原有广播体操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套新创编的摆手舞韵律操。摆手舞韵律操的创编,不仅在保留原生态传统民间文化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了“原始摆手舞”的审美价值,并且以“体操”为载体进行创新,成功地转换了“原始摆手舞”的社会功能。其次,为了使摆手舞更好地传承发展,2015年与2016年新溪小学还举办了摆手舞比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2013年,还专门邀请了重庆专业舞蹈学院的老师创编了新型摆手舞,适应时代的潮流,让更多的人真正地喜欢上摆手舞。当然,除了政府与学校,对于摆手舞的传承发展工作,可大乡的民间艺术家们也在紧密关注并且付诸行动。为了使摆手舞可以走出大山、博采众长,可大乡的摆手舞传承人们每年都要与全国各地的摆手舞传承人进行交流活動,互相学习,一起进步。 3.传承人的培养 李艳林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中曾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承担者,其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可大乡田野调查期间发现,在摆手舞传承人培养方面仍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传承人基本都是来自民间的艺人或者农民,文化程度普遍都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承人向社会各级传播自己所代表的文化。因此,应该定期对民间传承人进行培训、交流活动,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促使他们更全面地传播自己的文化,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声望与社会地位。其次,调查期间还发现传承人都已年迈,生活水平欠佳。目前摆手舞的传承工作已经逐步取得成果,但我们不能只关注文化的传承而忽略了传承人所作出的文化贡献。因此理应为传承人加强医疗保障,例如定期为他们做体检,保证其身体的康健。对于较贫困的传承人,定期为其提供生活补助,以此创造更好的传承环境。除此,在各教育传承基地或者日常生活中,对于那些有兴趣、有热情、较有天分的年轻一辈,应当及时对其进行重点培养,为培养新一代传承人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